糯玉米产量与品质对密度与采收期的响应研究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张书萍

作者: 张书萍;吴玉群;常程;刘晶;于惠琳;尤丹;胡宝忱;肖万欣

作者机构:

关键词: 鲜食玉米;密度;采收期;产量;支链淀粉

期刊名称: 辽宁农业科学

ISSN: 1002-1728

年卷期: 2022 年 005 期

页码: 1-6

摘要: 为明确糯玉米高产种植密度和鲜穗适宜采收期,兼顾产量和商业品质,推动辽宁省糯玉米产业发展,进一步完善糯玉米增产增效栽培技术体系.研究以辽糯5号为试材,在D1:3.75×104株/hm2、D2:4.50×104株/hm2、D3:5.25×104株/hm2、D4:6.00×104株/hm2和D5:6.75×104株/hm2密度处理下,测定了产量、穗部经济性状指标,并在授粉后18 d(H1)、20 d(H2)、22 d(H3)、24 d(H4)、26 d(H5)、28 d(H6)和30 d(H7)取样测定了果穗品质指标,结果表明,D4密度处理下玉米产量较高,密度对穗部经济性状的影响程度为粒重>穗长>穗粒数>穗粗.在D4密度下,随采收期推迟,果穗皮渣率、粗淀粉、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含量均呈不同程度上升趋势,在H1~H3时期采收,支链淀粉占粗淀粉比例较高(97.4%~97.8%),其中,H3时期采收,粗淀粉、支链淀粉含量与产量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R=0.99?).品尝性鉴定表明,H3~H4时期采收,果穗感官品质和蒸煮品质总评分较高.综上,在沈阳区域,辽糯5号种植密度为6.00×104株/hm2、采收期在授粉后22~24 d时,且授粉后有效积温在577.3~623.8℃之间时,可实现产量与品质协同提高.

分类号: S513.01

  • 相关文献

[1]采收期对鲜食糯玉米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孙大鹏,王慧,于典司,林金元,任清盛,周强,李炯,张红伟,施标,郑洪建. 2015

[2]鲜食玉米中游离糖和游离氨基酸含量差异的多元统计分析. 牛丽影,李大婧,刘春泉,宋江峰,刘春菊,陈艳萍,袁建华. 2020

[3]采收期对鲜食玉米沪紫黑糯1号性状指标的影响. 沈雪芳,王义发,归连发,张建明,楼坚锋,刘康,陆永明,侯根宝,孙大鹏. 2011

[4]不同采收期鲜食玉米氨基酸变化分析. 牛丽影,刘春菊,李大婧,宋江峰,刘春泉. 2019

[5]糯稻品种产量及支链淀粉含量对醪糟品质的影响. 任道群,赵绍毅,熊洪,唐玉明,周兴兵. 2015

[6]'桂热杧82号'花期短截花枝试验. 陈千付,韦淑丹,钟勇,黄杰,王烨熔,黄慧俐,杨谨瑛,蒋强,曹元鑫. 2021

[7]三峡库区部分翅果菊属植物应用研究. 乐正碧,杨昌煦. 2001

[8]不同负载量贵人香葡萄最佳采收期的研究. 史祥宾,王海波,王孝娣,王宝亮,郑晓翠,魏长存,何锦兴,刘凤之. 2014

[9]不同采收期对核桃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于秋香,李扬,白仲奎,王学军,刘勇. 2015

[10]春、秋季不同播种期对糯玉米采收期的影响研究. 黄虎兰,陈松林. 2004

[11]白花丹参最佳采收期研究. 张锋,王维婷,薛静,单成钢,王志芬. 2014

[12]温室网纹甜瓜干物质分配、产量形成与采收期模拟研究. 罗卫红,邰翔,张生飞,金亮,陈永山,卜崇兴,徐刚. 2006

[13]不同采收期对仁用杏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王玉柱. 2001

[14]短葶山麦冬最佳采收期研究. 黄颖桢,陈菁瑛,苏海兰,黄玉吉. 2010

[15]影响茭白产量和采收时间的因素分析. 陈建明,张珏锋,钟海英,李芳. 2016

[16]采收期对青贮玉米品质和产量的影响. 付忠军,杨华,姜参参,李淑君,赵建国,祁志云. 2014

[17]采收期对青贮玉米品质和产量的影响(英文). 付忠军,杨华,姜参参,李淑君,赵建国,祁志云. 2015

[18]鲜食玉米津鲜糯102的品种特征及栽培技术要点. 张旭,楼晨军. 2005

[19]提高鲜食玉米制种产量和纯度的几点建议. 杨兆顺,赵忠宇. 2005

[20]甜、糯鲜食玉米品种在海南的冬种表现及评价. 林尤珍,符书贤,熊怀阳,侯本军. 2017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