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丽轮枝菌分泌蛋白提取方法比较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肖红利

作者: 肖红利;桂月晶;祁伟彦;陈捷胤;李蕾;徐明;戴小枫

作者机构:

关键词: 大丽轮枝菌;分泌蛋白;提取方法;LC-MS/MS;比较

期刊名称: 中国农业科学

ISSN: 0578-1752

年卷期: 2014 年 47 卷 12 期

页码: 2348-2356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目的】采用超滤法(UF)、三氯乙酸沉淀法(TCA)、离子交换富集法(IEX)分别从大丽轮枝菌(Verticillium dahliae)高致病性菌株VdG1培养上清液中提取分泌蛋白,对提取样品进行质谱鉴定。寻找适合大丽轮枝菌分泌蛋白的提取方法,为大丽轮枝菌分泌蛋白组深入研究奠定基础。挖掘大丽轮枝菌分泌蛋白中潜在的致病相关蛋白,为其深入功能验证及致病机理研究提供平台。【方法】3种方法提取大丽轮枝菌VdG1分泌蛋白,shot-gun方法进行质谱鉴定。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WoLFPSORT、SignalP、TMHMM、PHOBIUS对其中经典分泌蛋白进行预测。通过CAZy和PHI数据库进行经典分泌蛋白中碳水化合物水解酶(CAZy)和病原菌寄主互作因子(PHI)注释,BLASTp软件进行RxLx、LysM、Cys Pattern等模体蛋白比对分析。提取的蛋白样品接种感病棉种(军棉1号)进行样品生物学活性及致病性检测。【结果】TCA法、IEX法和UF法制备大丽轮枝菌分泌蛋白,其提取效率分别为1.18、0.96和0.56 mg·L-1。SDS-PAGE电泳检测显示UF法提取的蛋白样品条带少而模糊。而TCA法和IEX法提取的蛋白样品条带较多,样品的纯度也较高;经生物信息学软件预测分析,提取的蛋白样品中含有经典分泌蛋白分别为124、112和75个;质谱鉴定的分泌蛋白中含有潜在致病因子分别为98、85和57个;另外,IEX法制备大丽轮枝菌分泌蛋白效果较好,具有小分子偏好性,且能够保持样品的生物学活性,该蛋白样品接种棉花叶片能够引起萎蔫、坏死的症状。【结论】3种方法提取大丽轮枝菌分泌蛋白,UF法提取效率最低,纯度最差,蛋白数量最少,蛋白样品中含有潜在的毒素蛋白数量也最少,而且对于大体积处理相当耗时。TCA法和IEX法都适合大丽轮枝菌分泌蛋白的制备,但是TCA法制备过程中不能保持样品的生物学活性,后续适合于2-D电泳检测等试验。IEX法首次应用于病原菌分泌蛋白的制备,操作简单、方便,全部过程均由仪器系统完成。制备的大丽轮枝菌分泌蛋白具有生物学活性,能够引起棉花叶片的萎蔫、坏死病症。另外,数据库及软件比对分析发现大丽轮枝菌分泌蛋白组中含有CAZy酶类61个、PHI相关蛋白38个、RxLx模体蛋白13个、LysM模体蛋白1个、Cys Pattern的模体蛋白15个、VdNEP蛋白家族2个。该结果将为致病相关蛋白的筛选和深入功能验证提供重要依据。

分类号: S432.4

  • 相关文献

[1]大丽轮枝菌(VerticilliumdahliaeVdLs.17)分泌组预测及分析. 田李,陈捷胤,陈相永,汪佳妮,戴小枫. 2011

[2]高毒力大丽轮枝菌VDG1特异分泌蛋白HSSP致病相关功能分析. 徐明,陈捷胤,马雪峰,王新艳,郭维,戴小枫. 2015

[3]高毒力大丽轮枝菌VDG1特异分泌蛋白HSSP 致病相关功能分析. 徐明,陈捷胤,马雪峰,王新艳,郭维,戴小枫. 2015

[4]膜泡运输蛋白VdSec22参与大丽轮枝菌胞外蛋白的分泌和致病性. 田李,徐荣旗,王转斌,刘娜,冯凤鹃,曲志才. 2015

[5]大丽轮枝菌(Verticillium dahliae VdLs.17)分泌组预测及分析. 田李,陈捷胤,陈相永,汪佳妮,戴小枫. 2011

[6]植物根系分泌物收集方法的比较研究 -以槟榔为例. 王灿,赵严,罗丽霞,李志刚,杨建峰,祖超,鱼欢,邬华松,郑维全. 2020

[7]几种橡胶基因组DNA提取方法的比较. 尹一伊,王玲,廖文彬,彭明. 2010

[8]两种桑树基因组DNA提取方法的比较研究. 林强,邱长玉,朱方容,赵卫国,陈小青,李乙,朱光书,曾燕蓉,唐燕梅. 2011

[9]大麻基因组DNA提取方法的比较与优化. 张海军,郭丽,王明泽,车野,侯丽,李泽宇,王殿奎. 2014

[10]不同菌种发酵水豆豉风味多肽的差异. 俞露,陈勤,黄建敏,周俊良. 2017

[11]晋麦47幼苗中一个水分胁迫应答蛋白的SDS-PAGE和Nano LC-MS/MS鉴定. 范锋贵,张晓科,任万杰,王晓龙,叶石,付晓洁,王宏礼,朱建楚. 2012

[12]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测定磺胺间甲氧嘧啶与鲤鱼血浆蛋白结合率. 孙言春,王瑛,杜宁宁,吴松,牟振波,汤施展. 2012

[13]农产品与饲料中T-2毒素免疫亲和柱净化-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检测技术研究. 李静,马飞,李培武,张奇,丁小霞,张文. 2014

[14]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测定地表水中5种磺胺类药物残留研究. 刘慧东,孙言春. 2018

[15]LC-MS/MS法测定玉米植株和土壤中磺酰磺隆残留量. 高宗军,李瑞娟,戴争,李如美. 2019

[16]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检测原桃胶中左旋肉碱的含量. 刘启月,李勇,余向阳,胡秋辉. 2020

[17]黄瓜根分泌物中的7;8-苯并黄酮及其对枯萎病发生的影响. 李世东,郭荣君. 2010

[18]不同品质青稞种子的广泛靶向代谢组学研究. 黄海皎,李杨,高小丽,拉巴扎西,田朋佳,尼玛央宗,常子慧,廖文华. 2024

[19]不同加工阶段香草兰豆荚的广泛靶向代谢组学研究. 蔡莹莹,陈星星,谷风林,徐飞. 2019

[20]桂花酶解物中酚类物质及其抗氧化活性研究. 李红领,李春阳,曾晓雄,刘晓林. 2015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