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施葡萄行间草莓间作种植技术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罗玲
作者: 刘伟;钟奇;钟蕾
作者机构:
关键词: 葡萄;草莓;间作
期刊名称: 四川农业科技
ISSN: 1004-1028
年卷期: 2018 年 04 期
页码: 12-13
摘要: 在成都平原地区,葡萄的采摘期一般在6~9月,而冬草莓采摘期从11月一直持续到次年3月,葡萄与草莓间作全年采摘期将近9个月,不仅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实现了农业增收,而且也使劳动力有了转移和连续使用的途径,是一种值得推广的高产高效间作模式。
分类号: S628`S668.4`S663.1
- 相关文献
[1]草莓间作诱集植物的筛选及其对西花蓟马的诱集效果. 宋鹏慧,焦奎宝,李雨泽,杨瑞华,张磊,段亚东,张鹍,武新娟,周双,王明洁. 2023
[2]大棚草莓——葡萄间作促成高效栽培技术初探. 杨仕品,钟霈霖,乔荣. 2011
[3]温室幼龄葡萄间作不同品种茄子比较试验. 刘志刚,张晓东,张勇. 2017
[4]葡萄与小麦间作模式及配套栽培技术. 吕中伟,王鹏,刘德畅,韩永平,许领军,朱伟. 2010
[5]间作对连作葡萄生长及根际环境的影响. 朱绍坤,孙凌俊,高圣华,乔军,郭荐硕. 2023
[6]硫酸铵或尿素代替硝酸铵的MS培养基对苹果、草莓和葡萄组培苗继代的效应. 王媛花,齐娟红,范艳珍,金万梅. 2009
[7]葡萄草莓食用菌立体种植方案及管理技术. 李鹏,杨艳,王志强,刘凤之,王孝娣,史祥宾,王海波. 2023
[8]大棚鲜食蚕豆间作蔬菜不同方式的经济效益研究. 刘建,魏亚凤,杨美英,李波,汪波,季桦. 2013
[9]皇草与几种优良牧草的间作及轮作比较. 赵明坤,左相兵,马宁. 2008
[10]辽河流域棉花-花生间作效果初探. 金路路,徐敏,王子胜. 2013
[11]行间种草对火龙果果园土壤特性及果实产量的影响初探. 蒙正兵,刘华荣,龙忠富,张瑜. 2016
[12]贵州幼龄茶园间作花生技术规程. 张小琴,陈娟,林茂,梁远发,李正强. 2014
[13]玉米不同密度下间作大豆控草效果及对产量的影响. 叶照春,何永福,陆德清,李鸿波,朱峰. 2015
[14]覆膜对玉米间作花生的影响. 马天进,李正强,吕建伟,胡腾文. 2015
[15]不同类型及品种油菜与小麦间作效应研究. 文雁成,宋文光. 1993
[16]几种牧草在福建侵蚀茶园生态修复中的应用. 罗旭辉,钟珍梅,詹杰,陈清山,黄毅斌. 2009
[17]玉米与不同植物间作对田间氨挥发的影响. 聂胜委,陈源泉,隋鹏,高旺盛,黄坚雄,李媛媛,熊杰,史学朋,吴雪梅,孙自广. 2011
[18]间作玉米对大豆鼓粒期产量与农艺性状及干物质积累的影响. 杨春杰,谭春燕,陈佳琴,刘作易,龚丽娜,朱星陶. 2015
[19]甘蔗坝地宽窄行深沟栽培效应. 易代勇,周琦,周正邦,刘凡值,李向勇,王代谷. 2009
[20]不同带幅对宽厢宽带玉米间作花生产量及效益的影响. 韦思梅,韦应红,王万平,李翠生,胡廷会,吕建伟,马天进,李正强. 2016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可栽培黄色羊肚菌品种的鉴定与系统发育分析
作者:张文昌;孙文化;王海彦;尹琪;孔维丽;何培新;刘伟
关键词:羊肚菌;支系;驯化栽培;系统发育学种;Mes-21
-
不同形态氮素对苜蓿芽苗菜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作者:裴宝路;刘伟;谢龙;蔡梓轩;李宁;魏学军
关键词:苜蓿;芽苗菜;硝态氮;氨态氮;氨基酸态氮;生长;产量;可溶性蛋白
-
超高压杀菌技术对剁辣椒品质的影响
作者:林树花;肖诗军;唐琪;王新宇;刘伟;张菊华
关键词:剁辣椒;超高压杀菌;微生物;挥发性风味成分
-
田间高温对不同架式葡萄抗氧化及光合特性的影响
作者:罗玲;刘伟;梁东;李然;马一君;吕秀兰
关键词:高温;架式;葡萄;抗氧化系统;光合荧光
-
马铃薯块茎理化特性、蒸制品质与阻抗特性的相关性分析
作者:赵人杰;赵瑞璇;刘倩楠;王英飒;白小东;刘伟;胡宏海
关键词:马铃薯块茎;淀粉理化特性;细胞结构;蒸制;质构;电阻抗;相关性分析
-
BrGOLDEN基因调控大白菜金黄色内叶的遗传和分子机制研究
作者:宋超;章时藩;李菲;张慧;孙日飞;刘伟;李国亮;张淑江
关键词:大白菜;类胡萝卜素;金黄心;橘红心;调控机制;遗传规律;分子标记;生物育种
-
非洲猪瘟病毒p30抗体竞争化学发光法的建立
作者:温升辉;邵军军;高闪电;彭德财;常惠芸;丁嘉烽;刘伟;师铭咸
关键词:非洲猪瘟;p30抗体;抗体检测;化学发光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