柱状田头菇和杨柳田头菇B交配型位点特征分析及其应用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陈卫民

作者: 陈卫民;柴红梅;杨玮娴;马渊浩;赵永昌

作者机构:

关键词: 柱状田头菇;B交配位点;系统分析;交配型鉴定

期刊名称: 生物技术通报

ISSN: 1002-5464

年卷期: 2021 年 011 期

页码: 57-64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柱状田头菇(茶树菇)Cyclocybe aegerita在我国广泛种植,其菌株资源分为多个类群且遗传背景多样。多种命名和复杂的交配特征给柱状田头菇及近缘种的育种研究带来障碍。以两个物种柱状田头菇和杨柳田头菇C.salicacola菌株群体为研究材料,通过基因组测序及序列分析,设计特异引物扩增获取菌株群体的交配区域片段,用于菌株鉴定及系统构建。克隆获得了两个柱状田头菇菌株的B交配位点,其中约8 kb的片段序列非常保守,包括信息素受体rcb1、rcb2和部分非编码区。基于该区域含有变异区的片段设计特异引物,经对35个菌株扩增及克隆测序后,每个实验菌株中均获得1-2类型约3.2 kb片段(cbmr)。使用该片段与线粒体小亚基构建的聚类树契合度较高,但前者在类群的划分上更为精细。此外,该片段的变异区也为类群和交配型鉴定提供了靶位点。依据B交配型部分位点设计的引物在所有的实验菌株中均获得相应的片段,可以作为分子标记用于柱状田头菇和杨柳田头菇菌株及B交配型分子鉴定。

分类号: S646

  • 相关文献

[1]玉米黑粉菌单倍体菌株平板交配及其致病性分析. 邹晓威,夏蕾,朱晓敏,孟灵敏,隋丽,姜兆远,郑岩. 2024

[2]棉杆替代棉籽壳栽培柱状田头菇、秀珍菇. 张瑞颖,郭德章,林原,陈剑,杨昕,胡清秀. 2012

[3]柱状田头菇遗传转化体系启动子的筛选. 崔祥华,陶南,程波普,赵永昌,陈卫民,李靖. 2021

[4]柱状田头菇(Agrocybe cylindracea)营养菌丝的生物学特性. 王镭,张婤. 1993

[5]用荧光染色法对柱状田头菇(Agrocybe aegerita)子实体担子和担孢子的观察. 鲍大鹏,王南,谭琦,潘迎捷. 2000

[6]柱状田头菇生长发育中9种胞外酶活性的测定. 王南,沈锋,谭琦,陈明杰,潘迎捷. 2000

[7]高寒山地食物保障的影响因子分析. 尼玛扎西. 2000

[8]农村庭院立体农业开发研究. 朱保本,吴跃芳. 1994

[9]中国转型期土地权属纠纷:系统分析与文化对策. 胡勇,陈利根. 2010

[10]农村能源生态工程建设模式设计与分析. 董维荣,田军,姜自斌. 1996

[11]新疆塔里木盆地盐碱土综合治理与水资源合理分配规划模型研究. 黄运祥,何建坤. 1990

[12]北京市种业发展政策的系统分析与转型创新. 刘晴,卢凤君,李志军,谢莉娇,赵淑红,张伟,张怀波. 2015

[13]全国土地管理信息系统的系统分析和总体设计研究. 寇有观,萧术. 1999

[14]SRAP分子标记分析体系的建立及白簕资源亲缘关系分析. 林春华,李兆龙,乔燕春,林伟君,刘自珠,谭雪. 2012

[15]渔业船舶水上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的系统分析与设计. 黄应邦,许明监,潘灶林,陈余海,马胜伟,林锡坤,吴洽儿. 2020

[16]我国审定玉米品种名称的系统分析. 侯旭光,冯勇,苗永茂,王凤英,吴云霞. 2021

[17]2009年和2010年黄海绿潮浒苔的ITS序列分析. 罗民波,刘峰. 2012

[18]华北地区农业节水潜力综合研究. 郑仁塘,姚崇仁,齐学斌. 1991

[19]基于知识发现技术的林火监测体系设计. 高倩,胡林. 2007

[20]系统分析肝脏转录组解析猪脂肪沉积的分子调控机制. 邢凯,翟丽维,侍玉梅,沈奥,曹永春,王楚端,白立景. 2022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