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西半干旱区玉米/大豆单间作田间耗水规律研究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张莹

作者: 张莹;孙占祥;李爽;冯良山;杨宁

作者机构:

关键词: 单作;间作;玉米;大豆;耗水规律

期刊名称: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ISSN: 1000-7601

年卷期: 2010 年 28 卷 05 期

页码: 43-46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采用FAO Penman-Monteith公式和水量平衡法对辽西半干旱区玉米、大豆单作和间作模式的耗水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全生育期玉米/大豆间作的农田实际蒸散量比玉米、大豆单作分别低15.37 mm和29mm,水分亏缺量分别比大豆、玉米单作低45.54 mm和5.68 mm,间作群体作物系数为0.82,介于单作玉米(0.81)和单作大豆(0.83)之间。此外间作模式作物需水量与降水量的吻合程度好于单作。

分类号: S513`S565.1

  • 相关文献

[1]净间作下不同耐荫性大豆品种(系)农艺性状对比研究. 姬月梅,曹天俊,罗瑞萍,赵志刚,连金番,王劲松. 2021

[2]3种丛枝菌根真菌与3种寄主植物的共生关系. 祝英,刘英霞,巩晓芳,陈应龙,任爱天,刘润进,金樑,熊友才. 2016

[3]甘蔗花生间作对红壤有效磷、pH值的影响. . 2019

[4]小麦、大麦与蚕豆间作对耗水量和水分利用率的影响. 周绍松,李永梅,周敏,郑毅. 2008

[5]大麦/蚕豆间作对土壤水势的影响. 周绍松,李永梅,郑毅,周敏. 2009

[6]间作种植模式下冬小麦棵间蒸发变化规律及估算模型研究. 刘浩,段爱旺,高阳. 2006

[7]华北旱作区夏播单间作种植模式吸氮效果及后茬效应. 张亦涛,刘宏斌,张继宗,翟丽梅,雷秋良,尹昌斌. 2012

[8]间作百喜草对坡地茶园磷流失的影响. 朱惠琼,杜理旺,罗旭辉,黄光樑. 2023

[9]大麦/蚕豆间作对土壤含水量的影响研究. 周绍松,周敏,李永梅,郑毅. 2008

[10]间作百喜草对坡地茶园氮素流失的影响. 朱惠琼,杜理旺,罗旭辉,黄光樑. 2023

[11]冬小麦棵间蒸发变化规律及估算模型研究. 刘浩,段爱旺. 2005

[12]玉米不同密度下间作大豆控草效果及对产量的影响. 叶照春,何永福,陆德清,李鸿波,朱峰. 2015

[13]间作玉米对大豆鼓粒期产量与农艺性状及干物质积累的影响. 杨春杰,谭春燕,陈佳琴,刘作易,龚丽娜,朱星陶. 2015

[14]玉米-大豆间作行距对大豆生长及品质的影响. 朱星陶,谭春燕,陈佳琴,杨春杰,龚丽娜,刘作易. 2016

[15]玉米大豆间作对辽西地区作物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刘洋,孙占祥,白伟,郑家明,侯志研,张莹,文凤. 2011

[16]玉米-大豆间作复合体系光合特性研究. 王秀领,闫旭寿,徐玉鹏,刘忠宽. 2012

[17]不同氮水平下夏玉米夏大豆间作对其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孔玮琳,薛燕慧,李进,李冬,梅沛沛,夏海勇. 2018

[18]草地贪夜蛾在玉米单作及玉米-大豆间作田的扩散规律. 郭井菲,韩海亮,何康来,白树雄,张天涛,王振营. 2022

[19]玉米大豆间作对玉米主要病虫害发生及其产量的影响. 常玉明,张正坤,赵宇,刘宝权,李启云,陈光. 2021

[20]山地环境下大豆耐荫种质资源的筛选. 谭春燕,杨文钰,陈佳琴,杨春杰,朱星陶,王凯. 2021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