鞍带石斑鱼isg15基因cDNA克隆及其在虹彩病毒感染下的表达分析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马腾

作者: 马腾;王磊;赵玉柱;吴垚磊;周茜;陈张帆;朱春华;陈松林

作者机构:

关键词: 鞍带石斑鱼;虹彩病毒;isg15;抗病毒功能基因;免疫反应

期刊名称: 渔业科学进展

ISSN: 1000-7075

年卷期: 2021 年 42 卷 005 期

页码: 31-39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本研究利用PCR和RACE技术首次获得了鞍带石斑鱼(Epinephelus lanceolatus)干扰素刺激基因15(interferon stimulated gene 15,isg15)全长序列.isg15基因序列长为910 bp,包含一个468 bp的开放阅读框,可编码155个氨基酸,预测分子量为17.09 kDa,理论等电点为9.33.保守结构域分析显示,鞍带石斑鱼ISG15蛋白包含2个类似泛素结构域,且C末端具有高度保守的"Leu Arg Leu Arg Gly Gly(LRLRGG)"结构域.序列分析和系统发育分析显示,鞍带石斑鱼与斜带石斑鱼(E.coioides)isg15的相似性最高,为88.24%,与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和大黄鱼(Larimichthys crocea)isg15的相似性分别为61.18%和60.59%.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了鞍带石斑鱼健康组织中的isg15表达,以及虹彩病毒(iridovirus)感染后不同时间脾脏和肾脏中的isg15表达变化.结果显示,isg15在血液中的表达量最高,在肝脏、肾脏等组织中的表达量较高.经虹彩病毒感染后,isg15在脾脏和肾脏中的表达显著升高,在72 h到达最高水平,说明isg15在鞍带石斑鱼防御虹彩病毒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对鞍带石斑鱼isg15基因的分析和表达模式的研究,有助于进一步了解isg15基因在硬骨鱼体内的抗病毒调控机制,为鞍带石斑鱼抗病分子育种提供基础数据.

分类号: S942.1

  • 相关文献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