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地理种群亚洲玉米螟抗寒力研究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刘宁

作者: 文丽萍;何康来;王振营;赵廷昌

作者机构:

关键词: 亚洲玉米螟;地理种群;过冷却点;抗寒能力

期刊名称: 植物保护学报

ISSN: 0577-7518

年卷期: 2005 年 32 卷 02 期

页码: 163-168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摘要: 利用改进的昆虫过冷却点测试仪(最低测试温度由-24℃拓宽为-35℃)系统地研究了亚洲玉米螟,Ostrinia furnacalis (Guenée)不同地理种群非滞育和滞育幼虫的抗寒能力。结果表明:滞育和非滞育幼虫的过冷却点和结冰点随种群分布的地理经、纬度的升高而降低,北方种群抗寒力明显强于南方种群。12个亚洲玉米螟种群中,以新疆石河子种群滞育幼虫的过冷却点最低,平均为-24.33℃;黑龙江鸡西、辽宁沈阳、吉林敦化、内蒙赤峰、山西应县和河北涿鹿种群的过冷却点次低,平均在-23.84~-23.15℃之间;河北衡水、山东菏泽、陕西户县和四川青神种群的过冷却点较高,平均在-22.68~-22.15℃之间;而广东广州种群的过冷却点最高,平均为-21.84℃。同一地理种群滞育幼虫的过冷却点显著低于非滞育幼虫。低温生存能力测定表明,滞育幼虫耐低温能力强于非滞育幼虫,北方种群的耐低温能力明显强于南方种群。

分类号: S433

  • 相关文献

[1]丁香假单胞菌对亚洲玉米螟幼虫抗寒能力的影响. 阿依谢姆古丽·亚库普,安尼瓦尔·库尔班,郭文超. 2017

[2]不同寄主上桃蛀螟越冬幼虫体内生化物质变化与抗寒性研究. 何康来,王振营. 2012

[3]甜菜夜蛾抗寒与越冬能力研究. 罗礼智,李克斌,赵廷昌,胡毅. 2001

[4]桃蛀螟抗寒能力的初步研究. 王振营,白树雄. 2007

[5]桃蛀螟越冬老熟幼虫过冷却点测定. 王振营,何康来,刘勇. 2009

[6]棉铃虫抗寒能力的研究. 郭予元,韦建福,孙福在. 1997

[7]土壤含水量对不同地理种群棉铃虫羽化及抗寒能力的影响. 郭予元. 1997

[8]我国大陆红火蚁不同等级和虫态过冷却点的测定. 罗礼智,江幸福. 2009

[9]二化螟温带和亚热带地理种群的滞育特征与抗寒性差异. 吴孔明,林克剑,李火苟,郭予元. 2005

[10]广州地区亚洲玉米螟的滞育与抗寒力的季节动态. 何康来,王振营,张宝鑫,黄少华. 2007

[11]亚洲玉米螟化性与抗寒能力的关系. 周大荣,李建平. 1997

[12]亚洲玉米螟抗寒及低温生存对策. 鲁新,何康来,王振营. 2010

[13]中国东北地区亚洲玉米螟遗传多样性及寄主专化性分析. 王克勤,刘兴龙,邵天玉. 2018

[14]新疆地区亚洲玉米螟中Wolbachia共生菌的检测和鉴定. 李菁,汪洋洲,张小飞,刘津,白明皓,王振营. 2018

[15]基于线粒体DNACOⅡ基因的亚洲玉米螟中国不同地理种群遗传分化及基因流研究. 张颖,王振营,何康来,王强. 2010

[16]基于线粒体DNA COⅡ基因的亚洲玉米螟中国不同地理种群遗传分化及基因流研究. 张颖,王振营,何康来,王强. 2010

[17]2015-2021年亚洲玉米螟对Cry1Ie杀虫蛋白的敏感性监测. 王月琴,静大鹏,刘凯强,王振营,何康来. 2024

[18]光周期和温度对亚洲玉米螟滞育诱导的影响. 张洪刚,王振营,何康来. 2013

[19]不同地理种群玉米螟赤眼蜂对极端温湿条件的反应. 王振营,何康来,白树雄. 2010

[20]土壤生态条件与水稻秧苗抗寒能力的关系研究. 蒋彭炎,洪晓富,丁茂干,聂志斌,黄祖祥,卓三头. 1999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