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新抗源CH7103抗条锈基因的遗传及其与已知基因的关系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白云

作者: 白云;李欣;张丛卓;张晓军;詹海仙

作者机构:

关键词: 普通小麦;彭提卡偃麦草;异源渐渗系;抗条锈性;等位性测验

期刊名称: 麦类作物学报

ISSN: 1009-1041

年卷期: 2011 年 31 卷 02 期

页码: 364-369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为了更好地利用小麦条锈病新抗源,以衍生于八倍体小偃麦"小偃7430"的新抗源CH7103为材料,对其抗条锈性及抗病基因的来源、遗传模式和细胞学特征及其与已知抗病基因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和鉴定。结果表明,CH7103苗期和成株期对条锈菌系条中31、32号生理小种表现免疫或近免疫,与其抗性供体小偃7430及其野生亲本的抗病侵染型相似,而其小麦亲本均感病,说明CH7103对条锈病的抗性来自彭提卡偃麦草。抗×感的F1代均表现免疫,侵染型为0~0;级,且F2、F2∶3、BC1代的抗、感分离比均符合显性单基因控制的分离模式。通过等位性检测,初步明确CH7103含有的抗条锈病基因与已有的抗CYR32小种的基因Yr5、Yr10、Yr15、Yr41不存在等位关系,可能属于新的抗小麦条锈病基因。细胞学研究表明,CH7103及其与小麦品种"中国春"等杂种F1的染色体数目均为2n=42,绝大多数花粉母细胞具有2n=21Ⅱ的配对构型,并能与小麦染色体完好配对。说明CH7103不含较大的外源染色体片段,是一个携带偃麦草抗条锈病基因的异源渐渗系。

分类号: S512.1

  • 相关文献

[1]小偃麦新种质CH7102抗条锈病特性的遗传分析. 刘洁,畅志坚,李欣,张晓军,詹海仙,郭慧娟. 2013

[2]小麦成株期抗条锈病基因YrCH7056的定位及其抗源分析. 朱艳,乔麟轶,张晓军,李欣,杨足君,郭慧娟,王长彪,畅志坚. 2018

[3]甜瓜抗蔓枯病基因Gsb-1的分子标记及其与抗源PI 420145中抗病基因的关系. 刘文睿,张永兵,周晓慧,陈劲枫. 2009

[4]新型水稻温敏核不育系Co27育性基因等位性测验. 刘凯,周雷,杨国才,陈荣智,胡刚,陈志军,李三和,游艾青. 2010

[5]小麦品种良星66和汶农14抗白粉病基因与Pm2的等位性测验和有效性分析. 孙艳玲,孙会改,宋伟,邹景伟,王晓鸣,武小菲,李洪杰. 2014

[6]甘肃省小麦品种(系)抗条锈性鉴定及评价. 杨芳萍,王生荣. 2006

[7]青海春小麦品种高原363成株期抗条锈病基因遗传模型分析. 侯璐. 2019

[8]英国小麦品种的抗条锈和抗白粉性及其利用刍议. 张清海,郭秀婵. 1992

[9]小麦条锈菌鉴别寄主抗引655抗条锈性遗传分析. 徐世昌,张敬原,万安民. 2006

[10]四川省22个小麦品种田间抗条锈病鉴定及聚类分析. 李杰,康晓慧,陈万权,张洪,杨亨,蒋欣东. 2018

[11]小麦-黑麦染色体代换易位系创新材料的选育及抗病性研究. 舒焕麟,杨家秀,杨足君,李光蓉. 2000

[12]几个高抗条锈病的优质四川小麦品系选育研究. 舒焕麟,杨足君,李光蓉,任正隆,朱华中. 2001

[13]甘肃陇南中梁系列冬小麦品种抗条锈病性分析及利用. 车卓,岳维云,曹世勤,贾秋珍,王万军,宋建荣,黄苗苗,孙振宇,黄瑾,王晓明,张勃. 2020

[14]小麦条锈菌中国鉴别寄主洛夫林10和洛夫林13抗条锈性遗传研究. 淦爱华,冯晶,王凤涛,蔺瑞明,陈万权,徐世昌. 2015

[15]南省小麦品种(系)遗传多样性和抗条锈性分析. 冯晶,王凤涛,蔺瑞明,陈万权,徐世昌. 2014

[16]小麦品种川麦44的选育. 蒲宗君,饶世达. 2007

[17]小麦京核891-1抗条锈病主效、微效基因的遗传分析. 张敬原,赵文生,吴立人,张继新,袁振东. 2001

[18]2007—2008年度冀鲁豫川四省小麦区试品种(系)遗传多样性和抗条锈性分析. 冯晶,蔺瑞明,王凤涛,陈万权,徐世昌. 2014

[19]小麦条锈菌鉴别寄主尤皮Ⅱ号抗条锈性遗传分析. 徐世昌,张敬原,万安民. 2004

[20]青海春小麦品种‘青春38’成株期抗条锈性遗传解析. 张调喜,闫佳会,侯璐,张贵,姚强,马麟,郭青云. 2018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