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玉米自交系叶片保绿性及其与产量的关系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刘开昌

作者: 刘开昌;董树亭;赵海军;王庆成;李宗新;刘霞;张慧

作者机构:

关键词: 玉米;自交系;保绿性;产量

期刊名称: 作物学报

ISSN: 0496-3490

年卷期: 2009 年 35 卷 09 期

页码: 1662-1671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选用我国75个常用不同基因型玉米自交系,对其叶片保绿性参数进行了定点动态测定。结果表明,不同自交系抽丝后叶片保绿度的变化均符合方程y=aeb-cx/(1+eb-cx),成熟期的绿叶数、成熟期叶绿素含量和相对绿叶面积平均衰减速率(Vm)可作为区分玉米保绿型与非保绿型的关键指标。按照Hiechical聚类分析方法,筛选出12个保绿型自交系,其成熟期相对绿叶面积在60%以上,其Vm平均值为0.687%d-1,在生长季内相对绿叶面积无大幅度衰减,成熟期绿叶数多,叶绿素含量较高;其余63个为非保绿型自交系,还可分为植株叶片衰老较快型与植株叶片衰老较慢型两个亚类。不同自交系抽丝后叶片保绿性与叶面积持续期、单株产量均呈正相关。保绿型的叶面积持续期和单株产量比非保绿型分别高20.02%~23.87%和50.44%~59.38%;与非保绿型自交系相比,保绿型在籽粒灌浆期绿叶面积大,叶绿素含量高,群体光合速率高,光合作用时间长,因而生物产量较高。

分类号: S513

  • 相关文献

[1]不同施肥量与种植密度下玉米叶片保绿性研究. 王囡囡,宋英博,张洪权,樊伟民,孟凡祥,李于,王丽秋,靳晓春. 2020

[2]玉米不同基因型双列杂交后代抽丝后氮素代谢特性. 刘春晓,赵海军,董树亭,王庆成,李宗新,刘开昌. 2014

[3]玉米叶片保绿性数量遗传分析. 郑洪建,孔令杰,许瑞瑞,蔡润,吴爱忠,郑成超,施标,董树亭. 2013

[4]玉米叶片保绿性生理机理及遗传特性研究进展. 刘开昌,王庆成,张海松,冯凯. 2003

[5]保绿型玉米的营养生理研究进展. 何萍,金继运. 2000

[6]干旱条件下我国不同年代玉米品种保绿性比较. 孙琦,张世煌,慈晓科,张德贵,李新海,郝转芳,翁建峰,白丽,李明顺. 2013

[7]玉米叶片保绿性遗传研究进展. 郑洪建,沈雪芳,吴爱忠. 2007

[8]我国主要玉米自交系叶片保绿性分析. 郑洪建,徐瑞瑞,孔令杰,郑成超,蔡润,吴爱忠,董树亭. 2011

[9]黄淮海玉米自交系氮利用效率相关性状分析. 安洪周,高增玉,李魁英,和剑涵,武玉华,张全国. 2021

[10]新选玉米自交系产量及主要农艺性状配合力分析. 吴雯雯,邵元健,吴永升. 2016

[11]杂种优势效应对中国玉米育种的贡献评价. 杨孝臣,丰光,李妍妍,景希强,黄长玲. 2010

[12]不同玉米自交系氮效率的分析. 关义新,马兴林,向春阳,凌碧莹. 2004

[13]西南骨干玉米自交系主要农艺性状和产量正反交杂优效应分析. 张彪,梅碧蓉,郑涵琪,李祥艳,康继伟,陈洁,谭君,何文铸. 2014

[14]华北地区骨干玉米自交系农艺性状与产量的相关性. 谢振江,李明顺,李新海,张世煌,张宝石. 2007

[15]玉米自交系籽粒产量密度效应分析. 丁照华,张巧,何春梅,刘治先,王志武,鲁守平. 2013

[16]不同耐旱型玉米自交系冠层光合及产量对生殖生长期干旱胁迫的响应. 肖万欣,王延波,叶雨盛,隋阳辉,王大为,张洋,徐亮,张书萍. 2022

[17]不同密度下玉米自交系雌雄开花间隔期与产量关系研究. 雷志刚,李召锋,王业建,梁晓玲,阿布来提,韩登旭,杨杰,李铭东,郗浩江. 2016

[18]玉米自交系性状的遗传相关和通径分析. 印志同,邓德祥,胡加如,薛林,陈国清,陆虎华. 2005

[19]玉米自交系幼胚愈伤组织形成能力的比较评价. 贾利欣,贾利敏,赵瑞霞,牛素清. 2006

[20]玉米自交系414配合力及杂优模式分析. 薛林,印志同,胡加如,陈国清,陆虎华. 2006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