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抽穗扬花期耐热性QTL(qHTH10)的鉴定及遗传效应分析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曹志斌

作者: 曹志斌;唐秀英;肖伟军;毛凌华;聂元元;李永辉;谢红卫;蔡耀辉;袁林峰

作者机构:

关键词: 水稻;元江野生稻;扬花期耐热性;QTL定位

期刊名称: 分子植物育种

ISSN: 1672-416X

年卷期: 2019 年 07 期

页码: 2223-2230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为了深入挖掘和利用元江野生稻(Oryza rufipogon Griff.)的优异等位基因,构建了一个元江普通野生稻‘荷花塘4号’为供体,籼稻‘天丰B’(O. sativa subsp. indica)为受体的BC5F3群体,以抽穗扬花期耐热性为目标表型性状进行考察。在利用SSR标记分析检测后,结合单标记相关分析的方法,在10号染色体上发现标记RM25216与抽穗扬花期耐热性相关极显著。为进一步分析目标片段,将含有元江野生稻目标渐渗片段的近等基因系YJ01-201 (BC5F3)与轮回亲本‘天丰B’回交,构建了BC6F2和BC6F3次级分离群体,通过连续2年的大田高温胁迫及人工气候室模拟高温胁迫试验,证实了目的 QTL存在于目标片段上。同时,在BC6F2、BC6F3世代群体中,通过QTL分析发现目标QTL (qHTH10)在标记区间(RM25216~RM25228)遗传效应稳定,物理图距为277.1 kb,两个世代分别解释的表型变异值为7.4%和15.2%,增效作用来自元江普通野生稻。本研究为水稻耐热育种提供了新资源,也为进一步精细定位和克隆q HTH10提供了科学依据。

分类号: S511

  • 相关文献

[1]水稻苗期模拟干旱胁迫条件下表型性状QTL定位. 姜雪,马孝松,罗利军,刘鸿艳. 2016

[2]水稻苗期耐冷性研究进展. 吴俊,柏斌,邓启云. 2015

[3]水稻抗稻瘟病遗传与基因克隆研究进展. 敖俊杰,胡慧,李俊凯,张陈玲,邢家宝,唐静,江广帅,杜斌,邱先进,徐建龙,邢丹英,杨隆维. 2015

[4]水稻剑叶夹角和单株产量的QTL分析. 洪凯,张斌,高阳,阮班普,彭友林. 2015

[5]水稻垩白性状遗传育种研究进展. 邱先进,袁志华,何文静,刘环,徐建龙,邢丹英. 2014

[6]利用重测序染色体片段代换系群体定位水稻籽粒长宽比QTL. 卫纯洁,陶亚军,范方军,李文奇,王芳权,许扬,陈智慧,仲维功,杨杰,王军. 2020

[7]基于高密度遗传图谱定位水稻籽粒长宽比QTL. 梁文化,陈涛,姚姝,赵凌,朱镇,赵庆勇,周丽慧,赵春芳,路凯,赫磊,王才林,张亚东. 2021

[8]辽粳371×辽粳326组合株高性状遗传模型分析与QTL定位. 王大为,于洪兰,王伟,王伯伦. 2010

[9]水稻数量性状(QTL)定位主要作图群体及统计方法概述. 彭锐,彭既明. 2016

[10]利用BC_2F_2高代回交群体定位水稻籽粒大小和形状QTL. 陈冰嬬,石英尧,崔金腾,钱益亮,刘海燕,张力科,王辉,高用明,朱苓华,黎志康. 2008

[11]利用高密度SNP遗传图定位水稻蒸煮食味品质相关QTL. 李媛媛,江静,张斌,彭友林,董国军,钱前,高振宇,郭龙彪. 2013

[12]大粒型水稻材料粒型性状的QTL定位. 汪欲鹏,王根发,武志峰,王智权,石庆华,潘晓华,吴自明. 2016

[13]水稻籽粒镉积累QTL定位及候选基因分析. 潘晨阳,叶涵斐,周维永,王盛,李梦佳,路梅,李三峰,朱旭东,王跃星,饶玉春,戴高兴. 2021

[14]RVA谱特征值的影响因素及其与稻米食味品质的关系综述. 岳红亮,张梦龙,程新杰,刘凯,宛柏杰,朱静雯,唐红生,孙明法. 2023

[15]利用染色体片段置换系定位水稻米糠油含量的QTL. 张所兵,张云辉,汪迎节,方先文. 2015

[16]利用BC_2F_3产量选择导入系定位水稻耐盐QTL. 钱益亮,王辉,陈满元,张力科,陈冰嬬,崔金腾,刘海燕,朱苓华,石英尧,高用明,黎志康. 2009

[17]分子标记及其在水稻抗旱育种中的应用. 王辉,程式华,蒋文春. 2006

[18]水稻灌浆期耐热性研究进展. 李小湘,潘孝武,黎用朝. 2012

[19]水稻糙米重金属镉(Cd~(2+))含量的QTL定位分析. 杨莉,张涛,蒋开锋,杨乾华,游书梅,曹应江,李昭祥,罗婧,高磊,万先齐,郑家奎. 2017

[20]水稻特大穗恢复系R1126株叶型性状遗传基础剖析. 孙平勇,舒服,何强,邓华凤. 2013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