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溴环十二烷(HBCD)和Cu2+单独与联合暴露对海水小球藻的毒性作用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赖丽华

作者: 赖丽华;田斐;熊倩;王学锋;叶国玲;陈海刚

作者机构:

关键词: 六溴环十二烷;铜;海水小球藻;急性毒性;联合毒性

期刊名称: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ISSN: 1672-2043

年卷期: 2023 年 42 卷 007 期

页码: 1616-1623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为探究典型溴化阻燃剂六溴环十二烷(HBCD)和重金属Cu2+对海水小球藻(Chlorella salina)的毒性作用,本研究测定HBCD和Cu2+单独和联合暴露96h后小球藻的细胞密度、Chl a含量和叶绿素荧光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单独暴露下,HBCD处理组藻细胞密度与对照组相比显著下降,其中 500 μg·L-1 HBCD处理组抑制率最高(32.99%),Chl a含量和Fv/Fm则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Cu2+处理组中,96 h-EC50分别为637 μg·L-1(细胞密度)和541 μg·L-1(Chl a含量),Chl a含量对Cu2+的敏感性高于细胞密度,海水小球藻的生长受到明显抑制且呈剂量-效应关系,1260 μg·L-1和2000 μg·L-1 Cu2+处理组中Fv/Fm分别显著降低24.24%和32.32%;HBCD和Cu2+联合暴露下,海水小球藻的细胞密度和Chl a含量的抑制率增高、叶绿素荧光参数Fv/Fm和ΦPSⅡ比Cu2+单独暴露低,基于细胞密度计算的96 h EC10和EC50则随HBCD浓度的增加而显著降低.析因分析表明,HBCD和Cu2+联合暴露对海水小球藻的影响具有交互作用,HBCD会增加Cu2+对海水小球藻的毒性.研究表明,HBCD对海水小球藻的毒性低,但低浓度HBCD与Cu2+联合暴露下Cu2+的毒性明显增强,环境中HBCD和Cu2+联合作用对海洋生态系统具有较大的潜在风险.

分类号: X55%X171.5

  • 相关文献

[1]克百威、镉和铜对费氏弧菌的联合毒性效应. 仇爱锋,王玉涛,张树秋,彭强辉,陈子雷. 2017

[2]铜和镍对大麦根伸长的联合毒性研究. 钟旭,宋宁宁,王学东,马义兵. 2014

[3]三唑磷和氯氟氰菊酯对蚯蚓的联合毒性效应. 苏连水,杨桂玲,吴声敢,皮天星,王强. 2016

[4]3种三唑类杀菌剂对斑马鱼的毒性研究. 葛婧,蒋金花,蔡磊明. 2018

[5]4种农药复合污染对斑马鱼仔鱼联合毒性效应. 郭东梅,李耘,邱静,许彦阳,杨桂玲,王强,钱永忠. 2019

[6]氯氰菊酯和有机磷农药对草鱼鱼种急性及联合毒性. 谢文平,马广智,赖子尼. 2006

[7]两种有机硅表面活性剂和3种农药对斑马鱼的急性毒性与联合毒性研究. 吴声敢,吴长兴,陈丽萍,苍涛,俞瑞鲜,王彦华,赵学平. 2009

[8]铜对大麦(Hordeum vulgare)的急性毒性预测模型——生物配体模型. 王学东,马义兵,华珞,张璇. 2008

[9]铜与毒死蜱复合污染对淡水绿藻的毒性效应. 徐冬梅,柯薇,王彦华. 2018

[10]铜对细鳞鲑幼鱼鳃和肝组织的急性毒性. 王海涛,徐革锋,汤施展. 2017

[11]铜与毒死蜱复合污染对淡水绿藻的毒性效应. 徐冬梅,柯薇,王彦华. 2018

[12]溶解性有机碳影响铜对背角无齿蚌稚蚌的急性毒性研究. 刘洪波,陈修报,苏彦平,姜涛,杨健. 2017

[13]铜对大麦(Hordeumvulgare)的急性毒性预测模型——生物配体模型. 王学东,马义兵,华珞,张璇. 2008

[14]L-肉碱对海水小球藻叶绿素及铁、镁元素含量的影响. 邵盛男,张志超,邹京京,陈玉珂,穆道运. 2023

[15]六溴环十二烷在土壤中的归趋及植物吸收研究. 李亚宁,冯秀娟,刘庆余,陈春,李国东. 2013

[16]六溴环十二烷短期暴露对红鳍笛鲷幼鱼甲状腺激素T3和T4含量的影响. 陈海刚,孙立伟,张林宝,张喆,胡莹,蔡文贵,贾晓平. 2016

[17]凝胶渗透色谱-分散固相萃取法同时测定鸡蛋中多溴联苯醚及其衍生物、四溴双酚A和六溴环十二烷. 李敏洁,金芬,杨莉莉,乌日娜,邵华,金茂俊,王静. 2014

[18]手性污染物六溴环十二烷在食物链传递中的选择性及生物放大作用研究进展. 田芹,佟玲,宋淑玲,战楠,潘萌,邱静. 2016

[19]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法测定动物源性食品中六溴环十二烷和四溴双酚A. 范允卿,何慧,闻胜,龚艳,李永刚,胡定金. 2014

[20]食用植物油中HBCD和TBBPA污染水平及其膳食风险评估. 张鹏,金芬,李敏洁,江泽军,乌日娜,邵华,金茂俊,佘永新,郑鹭飞,王珊珊,王静. 2016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