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蕉茎秆汁液发酵产品的功效成分及抗氧化活性分析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覃翠钠

作者: 覃翠钠;李志春;何雪梅;杨莹;零东宁;孙健

作者机构:

关键词: 香蕉茎秆汁液;发酵;功效成分;抗氧化活性

期刊名称: 南方农业学报

ISSN: 2095-1191

年卷期: 2022 年 53 卷 005 期

页码: 1270-1279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目的]探究香蕉茎秆汁液发酵产品的功效成分及抗氧化能力,为香蕉茎秆汁液的功能性产品开发利用提供理论支撑.[方法]以香蕉茎秆汁液为原料,添加不同菌剂(K1和开菲尔)进行发酵,分析不同香蕉茎秆汁液含量(100%、50%)发酵产品(乳酸饮料KF100和KF50、酒K100和K50)的功效成分(多酚、单宁、总黄酮)、抗氧化能力(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抑制羟自由基能力、抗超氧阴离子自由基能力、金属螯合率)和亚硝酸盐含量的差异,并基于主成分分析法,对香蕉茎秆汁液发酵产品的抗氧化能力进行评价.[结果]香蕉茎秆汁液发酵产品的多酚和单宁含量均高于未发酵香蕉茎秆汁液的多酚(3.05 mg/g)和单宁(37.9 mg/kg)含量,总黄酮均未检出.不同香蕉茎秆汁液含量发酵产品相比,KF100的多酚和单宁含量分别较KF50高24.7%和10.3%,K100的多酚和单宁含量分别较K50高18.7%和32.2%.同香蕉茎秆汁液含量发酵产品相比,KF50和KF100的多酚含量分别较K50和K100低16.3%和12.0%,其单宁含量分别较K50和K100高87.5%和56.4%.香蕉茎秆汁液发酵酒的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抑制羟自由基能力和抗超氧阴离子自由基能力强于发酵乳酸饮料,而KF100的金属螯合率最高.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K50的抗氧化活性指标综合评价得分最高.此外,KF100的亚硝酸盐含量最高,达2.3μmol/L,其余3组的亚硝酸盐含量均低于0.5μmol/L.[结论]香蕉茎秆汁液发酵产品具有一定的自由基清除能力和较高的金属螯合作用,其中发酵酒K50抗氧化综合评价排名第1,该结果可为进一步开发香蕉茎秆汁液发酵保健产品提供参考.

分类号: S668.109.9

  • 相关文献

[1]不同灭菌方式对螺旋藻及其发酵后营养功效成分的影响. 刘云鹏,尤升波,马德源,尤常清,乌日娜,武俊瑞,黄超,于金慧,毕玉平. 2019

[2]康定灵芝功效成分分析及体外抗氧化、降血糖活性评价. 朱柏雨,朱永清,陈航,向卓亚,赵佳俊,邓俊琳,陈建,杨星,夏陈. 2023

[3]红树莓果酒发酵过程中功效成分、香气物质及体外降血糖功效的动态变化. 饶炎炎,桑英,唐琳琳,陈思睿,冯建文,傅茂润,刘亚敏,王金玲. 2020

[4]苦荞芽苗茶饮料发酵前后营养、风味及抗氧化活性的变化. 李俊,卢扬,赵刚,向达兵,陈中爱,刘辉. 2019

[5]乳酸菌发酵对螺旋藻主要功效成分影响的初步研究. 于金慧,马德源,刘云鹏,王瑜,石士涛,黄超,尤升波,毕玉平. 2019

[6]不同发酵处理对桑葚果酒发酵期间抗氧化成分及活性研究. 汪超,张莉会,乔宇,胡建中,廖李,王俊. 2018

[7]响应面法优化乳酸菌发酵苹果浆工艺及其抗氧化活性分析. 袁晶,康三江,宋娟. 2020

[8]益生菌发酵猕猴桃果渣饮料及其营养品质与风味分析. 张丽萍,刘瑞玲,孟祥红,吴伟杰,陈杭君,郜海燕. 2022

[9]鸡骨泥酶解和发酵产物的成分分析及抗氧化活性比较. 刘安康,卢美珍,陈慧,汪兰,付晓燕. 2017

[10]发酵莴苣茎叶功能活性研究. 崔莉,刘春泉,李大婧,宋江峰,江宁,刘春菊,吴海虹,朱丹宇. 2011

[11]益生菌发酵对荔枝汁品质及润肠通便功能的影响. 周俊萍,温靖,王聪,肖更生,杜冰,李楚源,余元善,翁少全,赵敏,徐玉娟. 2024

[12]萌发对青稞甜醅饮料的活性成分及其抗氧化活性的影响. 鲍玉花,闫世芳,肖明,崔明明. 2022

[13]乳杆菌发酵对生姜副产物蒸馏液活性成分及抗氧化活性的影响. 朱倩,杨松,伍玉菡,郭家刚,杜京京,江舰. 2022

[14]分离自腌干鱼的抗氧化发酵菌株的筛选及鉴定. 王悦齐,李来好,蔡秋杏,吴燕燕,王锡昌,杨贤庆,赵永强. 2016

[15]杏鲍菇发酵苦荞提取物对小鼠酒精性肝、胃损伤的保护作用. 马玉麒,王嵋,曹晓念,李强,吴定涛,董玲,张凤菊,胡一晨. 2024

[16]益生菌发酵对苹果浆理化性质、抗氧化活性及挥发性风味的影响. 袁晶,康三江,曾朝珍,张海燕. 2023

[17]何首乌经乳酸杆菌发酵后抗氧化活性的变化. 范琼,金明坤. 2014

[18]香蕉茎秆汁液抑制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活性评价. 商文婷,盛占武,谷满屯,郑丽丽,艾斌凌. 2016

[19]树莓中功效成分的开发浅论. 刘建华,张志军,李淑芳. 2004

[20]玉米须采后处理技术及产品开发前景. 姚连谋,张怡,乔勇进. 2021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