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初振东
作者: 初振东;谢瑞芝;李少昆;王克如;刘武仁;郑金玉
作者机构:
关键词: 春玉米;耐老化膜;留高茬;保护性耕作
期刊名称: 玉米科学
ISSN: 1005-0906
年卷期: 2010 年 18 卷 02 期
页码: 70-72+76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对东北地区春玉米耐老化膜常年覆盖种植及宽窄行留高茬交替休闲种植方式的研究结果表明,与传统种植方式相比,耐老化膜常年覆盖种植和宽窄行留高茬交替休闲种植在产量、经济效益和生态效应上均表现出较好的态势。耐老化膜常年覆盖种植的增产优势明显,与均匀垄传统种植相比,产量增加15.56%,并且降低了农业生产成本,经济效益显著增加,播种出苗阶段及苗期风蚀量降低562%和303%,田间养分损耗量明显下降。耐老化膜常年覆盖种植方式在东北地区是具有推广前景的保护性耕作技术模式。
分类号: S513.04
- 相关文献
[1]东北春玉米区耐老化膜常年覆盖种植模式研究初探. 初振东,李少昆,谢瑞芝,王克如,刘武仁,郑金玉. 2007
[2]不同施肥模式下保护性耕作春玉米产量及经济效益. 杨海涛,赵久然,李瑞媛,陈国平,张海林. 2007
[3]保护性耕作对华北地区玉米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于玲玲,郭强,赵贵元. 2017
[4]旱地小麦留高茬覆盖少耕浅耕技术. 李永山,柴永峰,董孟雄,范志杰. 1992
[5]玉米宽窄行轮换种植、条带深松、留高茬新耕作制对土壤性状的影响. 黄健,王爱文,张艳茹,曹雨,薛飞. 2002
[6]农牧交错区保护性耕作小麦田杂草综合控制技术规程. 路战远,张德健,张向前,程玉臣,张建中,王玉芬,张荷亮,智颖飙. 2015
[7]西辽河流域保护性耕作玉米田杂草综合控制技术规程. 路战远,张德健,张向前,程玉臣,张建中,王玉芬,邵德军. 2015
[8]嫩江流域保护性耕作大豆田杂草综合控制技术规程. 张德健,路战远,张向前,王玉芬,程玉臣,平翠枝,李金龙,李民,刘恩泽. 2015
[9]保水剂对保护性耕作小麦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郭乐音,路战远,张德健,张向前,程玉臣. 2015
[10]不同化学除草剂对保护性耕作小麦田间杂草防除效果的比较与分析. 张德健,张向前,路战远,高波,王黎胜,刘晓莉. 2012
[11]嫩江流域保护性耕作甘蓝型油菜田杂草综合控制技术规程. 路战远,张德健,张向前,程玉臣,平翠枝,李金龙. 2015
[12]星形齿刀防堵式小麦免耕播种机设计与试验. 王彬,马蕾,周进. 2017
[13]阴山北麓保护性耕作燕麦田杂草综合控制技术规程. 张德健,路战远,王玉芬,张向前,程玉臣,范希铨,赵彦栋,李民,刘恩泽. 2015
[14]阴山北麓保护性耕作芥菜型油菜田杂草综合控制技术规程. 张德健,路战远,张向前,程玉臣,张建中,王玉芬,范希铨,赵彦栋,李民,刘恩泽. 2015
[15]保护性耕作油菜田杂草控制技术的研究进展分析及发展对策. 王玉芬,张德健,路战远,邢丽萍. 2010
[16]一种新型深松、分层深施肥联合作业机. 王进朝,张西群,温长文. 2010
[17]保护性耕作在西藏中部农区的应用前景. 刘国一,尼玛扎西,金涛,宋国英. 2007
[18]大豆保护性耕作研究进展. 盖志佳,刘婧琦,刘爱群,韩德贤,赵桂范,唐晓东,刘伟婷,张敬涛. 2013
[19]海拉尔垦区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应用推广. 姜英君,张更乾,张建民. 2015
[20]保护性耕作在辽宁的应用与发展. 杜世刚. 2010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密植滴灌水肥一体化对西南夏玉米产量及土壤细菌群落的影响
作者:宋利;刘广周;张华;卢庭启;卿春燕;杨云山;郭晓霞;胡单;李少昆;侯鹏
关键词:密植;滴灌水肥一体化;夏玉米;产量;细菌群落
-
灌溉方式对玉米茎秆抗倒伏能力的影响
作者:姚森崇;张国强;侯鹏;明博;王克如;谢瑞芝;李少昆;薛军
关键词:玉米;灌溉方式;密度;茎秆抗折断力
-
秸秆还田对东北黑土水分特征及物理性质的影响
作者:郑洪兵;罗洋;隋鹏祥;李瑞平;王浩;任英;袁野;周思琪;田圣陶;刘武仁;郑金玉
关键词:秸秆还田;黑土;水分特征;土壤结构;三相比R值
-
东北高产春玉米氮营养指标的无人机多光谱遥感监测
作者:辛江风;明博;薛贝贝;杨宏业;郭慧荣;冯大云;谢瑞芝;王克如;侯鹏;李少昆;禄兴丽
关键词:春玉米;多光谱遥感;随机森林;氮营养指标
-
典型黑土区不同保护性耕作方式对玉米生长发育及产量形成的影响
作者:李瑞平;谢瑞芝;罗洋;隋鹏祥;郑洪兵;明博;王浩;刘武仁;郑金玉;李少昆
关键词:东北黑土区;保护性耕作;玉米产量;土壤理化性质
-
长期耕作对黑土有机碳储量及其组分的影响
作者:田圣陶;罗洋;隋鹏祥;王浩;任英;周思琪;刘海峰;郑金玉
关键词:保护性耕作;活性有机碳组分;土壤氨基糖;微生物残体碳;酶活性
-
长期宽窄行交替种植条带深松对农田黑土理化特性和玉米产量的影响
作者:周思琪;罗洋;隋鹏祥;王浩;任英;郑洪兵;李瑞平;赵宇;袁野;田圣陶;傅民杰;郑金玉;刘武仁
关键词:玉米;保护性耕作;深松;黑土;化学计量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