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汉魏晋南北朝时期苜蓿种植利用刍考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孙启忠

作者: 孙启忠;柳茜;陶雅;徐丽君

作者机构:

关键词: 苜蓿;汉代;魏晋南北朝;种植利用

期刊名称: 草业学报

ISSN: 1004-5759

年卷期: 2017 年 11 期

页码: 185-195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采用文献考证法,对两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苜蓿名称与名实、苜蓿引种与种植分布、种植管理与利用等进行了考证。结果表明,自张骞通西域汉使引入苜蓿,其初名的文字不是现在"苜蓿"写法,而是"苜蓿"的同音异字或异音异字,汉使引入的苜蓿即为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汉武帝命人在离宫别观旁种植苜蓿获得成功,后苜蓿传至民间,乃至遍于关中,进而在宁夏、甘肃乃至青海东部、内蒙古西部和新疆及黄河中下游等北方地区广为种植。东汉崔寔提出的苜蓿播种期和刈割期,为我国最早的苜蓿种植技术,到北魏贾思勰系统总结了水地、旱地苜蓿的种植管理及利用技术,为我国苜蓿的种植奠定了基础。在汉代,为了加强苜蓿的种植,还专门设置了苜蓿苑,用于苜蓿种植,并有专人负责。苜蓿除用于饲草外,在早春幼嫩时还可蔬食,并作为观赏植物常常被种在皇家园林中。从一些出土文物可知,苜蓿早在汉代就已成为商品在进行交易,征收苜蓿草是国家的大事,两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种植的苜蓿为紫花苜蓿。汉代苜蓿的引进不仅丰富了我国农产物,而且来源记载清晰准确,是我国对世界苜蓿栽培史的重大贡献。

分类号: S54-09

  • 相关文献

[1]汉代苜蓿传入我国的时间考述. 孙启忠,柳茜,陶雅,徐丽君. 2016

[2]张骞与汉代苜蓿引入考述. 孙启忠,柳茜,陶雅,徐丽君. 2016

[3]从"水引,挼如箸大"看魏晋南北朝时期箸的形制与使用. 张鹏,沈志忠,吴昊. 2024

[4]东北地区高标准农田利用现状分析. 杨明岐,赵春雷,张帅,余强毅,段玉林,董金玮,尚国琲,吴文斌. 2023

[5]南方山地牧草种植利用和节能效果分析. 唐龙飞,唐翔虬,黄秀声,冯德庆,陈钟佃,林永辉. 2009

[6]云南省油棕种植利用现状调查. 张希财,王军,林位夫. 2012

[7]汉代西北农业区开拓及其生态环境影响. 惠富平,王思明. 2005

[8]略论汉代的农本文化政策对民间信仰的积极影响. 黄富成,惠富平. 2006

[9]汉代江淮地区陂塘水利发展及其环境效益. 惠富平,黄富成. 2007

[10]汉代农业科技政策与管理探析. 郭建新. 2019

[11]西汉河西走廊谷物及其籽粒特性考证. 魏益民,钟爱亭,赵博. 2022

[12]苏南丘陵区秋播苜蓿苗期杂草化学控制试验. 戚志强,胡跃高,曾昭海,傅反生,储国良. 2005

[13]2012年1-12月中国进口苜蓿数据分析. 吕礼良,安载学,韩成伟. 2016

[14]苜蓿制种灌水方式探讨. 孟季蒙,张震,尹君亮. 2012

[15]苜蓿重要农艺性状关联分子标记研究进展. 陈丽,金樑,王晓娟. 2009

[16]42个苜蓿品种间亲缘关系的RAPD分析. 孙卉,朴政玉,曲柏宏,孙祎龙. 2017

[17]2013年1-12月我国进口苜蓿数据分析. 吕礼良,安载学,韩成伟. 2017

[18]苜蓿生长发育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杨威,陈东明. 2002

[19]苜蓿幼苗叶片过氧化物同工酶与根和根颈腐烂病抗病性的关系. 李敏权,张自和,马静芳,柴兆祥. 2003

[20]2014年1-12月中国苜蓿进口数据分析. 安载学,臧薪宇. 2017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