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子印迹纳米TiO_2对Cr(Ⅵ)的吸附特性研究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赵锐

作者: 赵锐;张帆;茅菁菁;唐仕荣;刘辉

作者机构:

关键词: 离子印迹;纳米TiO_2;Cr(Ⅵ);富集;分离

期刊名称: 安徽农业科学

ISSN: 0517-6611

年卷期: 2016 年 44 卷 15 期

页码: 20-23

摘要: [目的]研究离子印迹纳米TiO_2对Cr(Ⅵ)的吸附特性。[方法]采用表面离子印迹技术,在醋酸溶液中以重铬酸钾为模板,以壳聚糖为单体,以KH-560为交联剂,在纳米TiO_2表面接枝制备Cr(Ⅵ)印迹聚合物,并通过扫描电镜、静态吸附平衡试验研究聚合物的结构、形貌特征及吸附特性。[结果]铬离子印迹纳米TiO_2对0.30mg/mL的铬溶液在pH2.0、振荡30min、吸附剂用量0.30g时有较好的吸附效果,吸附率可达96.2%。用13mL1.0mol/L的HCl溶液洗脱40min即可将其脱附90%以上。在此优化条件下,印迹和非印迹物的饱和吸附容量分别为47.7和23.5mg/g,印迹物的特异性吸附量为6.92mg/g,最大富集倍数为100倍。样品加标回收率为95.7%~105.2%,RSD为1.90%~5.05%。[结论]Cr(Ⅵ)印迹聚合物具有良好的吸附性能,特异性吸附显著。

分类号: X831`O647.3

  • 相关文献

[1]采用柱层析分离与富集虫草素研究. 陈伟,吴畏,高新华,唐乐珊,沈明,张红霞. 2006

[2]纳米二氧化锆富集分离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测定水中痕量钡(Ⅱ)的方法研究. 杜英秋,尹贻东,范乃英,陈鹏刚,张晓波. 2012

[3]环境丝状真菌对3种重金属的耐受性能比较与解析. 毛航球,李文英,高绣纺,李夏,宋磊. 2020

[4]3种不同类型土壤对Cr(Ⅵ)的吸附特性. 刘晓娟,程滨,赵瑞芬,滑小赞,王森,王钊,任哲斌. 2019

[5]以壳聚糖膜为可再生吸附剂提取废水中的Cr(Ⅵ). 杨振彦,李巧玲. 2019

[6]黄麻吸附重金属Cr(Ⅵ)专用种质筛选. 李楠,龚友才,陈基权,温岚,戴志刚,粟建光. 2014

[7]辣椒秸秆对铬Cr(Ⅵ)的吸附行为及机理. 杨剑,周火强,武芳芳,刘峰. 2017

[8]铬(Ⅵ)对鲤血清电解质水平的影响及其在鱼体中的蓄积. 蔺玉华,耿龙武. 2005

[9]Cr(Ⅵ)对蔬菜生长及其在蔬菜体内积累的影响. 何江华,杜应琼,柳勇,陈俊坚,魏秀国,王少毅,何文彪,李淑仪. 2005

[10]纳米TiO_2对卡洲萍同步富集水体中Cu(Ⅱ)与Cr(Ⅵ)的影响研究. 游海萍,汪婷,徐国忠,陈祖亮. 2013

[11]黄麻对溶液中Cr(Ⅵ)的生物吸附效果及机理研究. 李楠,龚友才,陈基权,温岚,戴志刚,粟建光. 2015

[12]Cr(Ⅵ)对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肝胰脏、鳃的SOD活性、MDA及MTs含量的影响. 李磊,蒋玫,沈新强,王云龙,吴庆元. 2015

[13]粉煤灰中重金属元素在小麦、玉米各器官的富集情况. 张子武,孙克刚,孙克振,郭忠义,黄留堂. 2000

[14]分子蒸馏富集苏麻油中α-亚麻酸的研究. 黄杰秋,朱秋劲,王竞,沈奇,茅林春. 2016

[15]贵州典型土壤-辣椒系统中镉的迁移富集特征. 邢丹,张爱民,王永平,廖芳芳,高秀兵. 2016

[16]杨树和柳树富集Cd、Zn、Pb的品种差异性. 张春燕,王瑞刚,范稚莲,施士争,丁永祯. 2013

[17]氮离子注入蛹虫草选育高效富硒菌株的研究. 王陶,李文,陈宏伟,李同祥,赵天兰. 2014

[18]关于河滨牧草种植区增施磷吸收物质的研究. 李凤鸣,李菲. 2008

[19]不同施肥模式下土壤-玉米中重金属累积规律及安全性分析. 曹铁华,梁烜赫,高洪军,彭畅,张秀芝,徐晨,陈宝玉,朱平. 2015

[20]氯化锂诱变蛹虫草菌株液体发酵富集微量元素锌. 王陶,储渊明,陈宏伟,李文,高明侠,董玉玮,李同祥,张传丽. 2017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