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重组近交系群体株高和千粒重的抗旱遗传特性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杨德龙

作者: 杨德龙;张国宏;李兴茂;幸华;程宏波;倪胜利;陈晓平

作者机构: 甘肃省干旱生境作物学重点实验室;甘肃省农业科学院旱地农业研究所;甘肃农业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

关键词: 小麦;RIL;干旱胁迫;株高;千粒重;数量遗传

期刊名称: 应用生态学报

ISSN: 1001-9332

年卷期: 2012 年 23 卷 06 期

页码: 1569-1576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以小麦重组近交系(RIL)群体(陇鉴19×Q9086)120个株系及其亲本为材料,研究雨养(DS)和灌溉(WW)条件下不同发育时期株高动态发育和千粒重的遗传特点及其相互关系,并且评价群体性状的遗传变异.结果表明:在2种水分条件下,小麦RIL群体表型变异广泛且存在超亲分离,对水分环境敏感,拔节期株高具有较高的旱胁迫系数(DSC=0.851).不同发育时期株高与千粒重呈显著正相关,与其他时期相比,拔节期株高与千粒重有较高的相关系数(R2DS=0.32,R2WW=0.28).拔节期株高和开花期株高对千粒重有显著的正向直接作用,但间接总效应为负向作用;抽穗期株高和成熟期株高的作用与此相反.各性状遗传力普遍较低,为0.27~0.60;在雨养和灌溉条件下,控制千粒重的基因对数分别为10和13,控制株高的基因对数分别为3~7和4~14.表型DSC聚类将小麦RIL群体分为5类,群体内表型和对水分敏感程度变异丰富,该群体适合进行抗旱性状数量遗传研究.

分类号: S512.1

  • 相关文献

[1]小麦转录因子TaMYB5-3B与株高和千粒重相关. 朱治,李龙,李超男,毛新国,郝晨阳,朱婷,王景一,常建忠,景蕊莲. 2023

[2]旱作小麦株高与产量三因素相互关系初探. 卫云宗. 1992

[3]不同水分条件下小麦粒重QTL定位及其元分析. 倪胜利,何瑞,刘媛,张沛沛,李兴茂,杨德龙. 2021

[4]基于多重相关RIL群体的玉米株高和穗位高QTL定位. 李清超,李永祥,杨钊钊,刘成,刘志斋,李春辉,彭勃,张岩,王迪. 2013

[5]小麦株高发育动态QTL定位及其与水分环境互作遗传分析. 张国宏,杨德龙,栗孟飞,李兴茂,倪胜利,幸华. 2012

[6]中国干面条品质性状的QTL分析. 赵京岚,陈民生,马艳明,李瑞军,任勇攀. 2008

[7]不同燕麦品种生物学特性的比较. 秦立金,杨学文,窦志. 2015

[8]小麦-玉米轮作下苄嘧磺隆在土壤和作物籽粒中的残留检测. 程燕,杨柳,赵波,任佳辉,潘立刚,杨宝东,张志勇. 2016

[9]RFT1与Hd1所在区间对水稻抽穗期、株高和千粒重的作用. 陈俊宇,王凯,龚俊义,樊叶杨,黄得润,庄杰云. 2013

[10]青海香日德地区矮壮素和壮丰安对小麦生长的影响. 吴昆仑,谢德庆,闫殿海. 2004

[11]丙酰芸苔素内酯施用浓度对水稻植株性状和产量的影响. 李青超,赵秀梅,王立达,刘悦,兰英,刘洋,韩业辉,王连霞. 2023

[12]0.003%丙酰芸苔素内酯对水稻生长、产量和品质影响. 李青超,王立达,赵秀梅,刘悦,兰英,刘洋,韩业辉,王连霞. 2023

[13]小麦K35早熟特性的遗传分析. 王羽,樊庆琦,张利,隋新霞,李根英,楚秀生,张宪省,黄承彦. 2007

[14]春季低温对冬小麦穗部发育和粒重的影响. 刘璇,王瑞丽,周伟,方保停,郑宏远,张艳林,詹克慧. 2013

[15]扬麦9号/CI12633 RIL群体中控制小麦粒重QTL位点的初步分析. 吴旭江,臧淑江,程凯,李东升,张伯桥. 2015

[16]高产小麦构成要素的解析与掌握. 单福华,田立平,马巧云,王汉霞,高新欢,任立平,张风廷. 2018

[17]“川麦107”慢条锈性研究. 朱华忠,沈丽,唐婧,彭云良,李跃建. 2005

[18]发掘人工合成小麦中千粒重QTL的有利等位基因. 廖祥政,王瑾,周荣华,任正隆,贾继增. 2008

[19]后期喷肥对强筋小麦临汾138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裴雪霞,王姣爱,党建友,张定一,武如心. 2005

[20]花后冠层温度对小麦产量的影响及几个关联SSR位点的效应分析. 张冬玲,张洪娜,郝晨阳,王兰芬,李甜,张学勇. 2015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