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绿’大白菜的选育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王树林
作者: 王树林
作者机构:
期刊名称: 中国蔬菜
ISSN: 1000-6364
年卷期: 1988 年 1 卷 03 期
页码:
摘要: 大白菜是解决我省冬、春季蔬菜供应的主要蔬菜.但是,由于我省夏秋季气温偏低,7、8月份的最低气温常在12.5℃以下,现有大白菜品种又多对低温较敏感,播早了易先期抽薹,播晚了则包心不良,因而影响了生产的发展,使大白菜的供应长期以来不得不主要靠外省调拨。所以,选育适于低温条件下栽培的高产大白菜优良品种,就成为解决我省大白菜生产发展的关键。 为此,在进行引种试验的同时,从70年代初就开始了大白菜优良品种的杂交选育工作。‘青海绿’大白菜,就是从第一批杂交后代中选育出的,已于1987年元月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鉴定通过,其选育经过如下: 一、选育过程 该品种以青麻叶小核桃纹白菜为母本,日本松岛包心白菜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1974年进行正反杂交,1975年对所获杂交后代种子进行播种。从中选出7个株系,其中75-1-1株系为最优,1976年上半年对该株系进行异地繁种,下半年种植,进行单株选择;1977年将选出的单株进行自交繁种;1978年种植自交种于。并选优去劣;.1979年对选出的优良种株采用集团法进行异地繁种。 1979~1982年进行品比试验,产量一直居于16个供试品种之首,其亩产为9050~9600公斤,比青麻叶增产29.8~39. 2 qo;又比冠县小包头增产2>.9—29.I颐。其间,在大通、西宁东北园和省农科院大面积试种的289亩,也比对照显著增产。 1983~1984年在大通、西宁东北园、乐都、尖扎、省农科院进行两年区域试验,亩产平均为8700—10850公斤,分别比对照青麻叶、冠县小包头品种增产 26一38. lqo ill34.7—53.4%. 1984~1985年生产试验结果,12个点次中增产25 qo以上的点次占gi.7qo,亩产达7900—10925公斤,平均为8984。8公斤;比青麻叶增产16.3—44.7吸,平均增产29.8畅;比冠县小包头增产41. 2—71. lgro;平均增产59.4qP。 二、特征特性 青海绿大白菜为中熟品种,生育期85天左右,从开始包心到叶球紧实需35—40天。株高45—50厘米,开展度30—37厘米。外叶深绿色,最大叶长48厘米,叶宽24厘米,倒卵形,叶柄绿白色、长35厘米、宽7厘米、厚。2厘米,中肋长28厘米;叶缘浅齿状,叶面略皱,正面有稀疏茸毛。叶球高32—41厘米,粗30—32厘米,呈平头长筒形,球心为舒心,结球紧实。单株重一般在4—8公斤,最大9公斤,叶球重3—6公斤,净案率为75.oqo。外叶6—7片,球叶49片,外叶与球叶之比为1: 7~8。全生育期所需积温1600一1700。C,日照545小时。抗病力强,不感染病毒病,对霜霉病和软腐病具较高抗性。抗逆性强,耐寒冷、耐旱涝、耐贮藏,要求肥水中等。 三、适应性 该品种生育期间要求日均温在25”C以下15”C以上,我省的柴达木灌区及民和、乐都、循化、化隆、平安、没中、大通、互助、汉沉、尖扎、同仁、贵德、西宁等县、市的}!!水地区均可种植。 四、栽培要点 三.播种期。。西宁地.Z7且3.日一5日播种,10月中旬收获;民和、尖扎、循化地区7月10日一15日播种,11月中旬收获;大通、互助、摸中、惶沉地区6月30.日前后l—2天播种,10月上旬收获。 2.种植密度:行距5 0厘米,株距’SD:厘米,以每亩定苗2667株为宜。 3.施肥量:播前每亩施农家粪10,0 00公斤,复合肥料20公斤,磷肥ID公斤,钾肥五5公斤作基肥。追肥每亩施尿素}25公斤,结合浇水分两次追施。 4.浇水:要掌握苗期不缺水、莲座后期适当蹲苗、包心前中期充足供水、收获前半个月停止浇水的原则进行。全生育期一般浇水6—7次即可。‘青海绿’大白菜的选育@王树林$青海省农林科学院园艺所
分类号:
- 相关文献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谷物力学特性的试验研究
作者:朱红媛;王树林;刘春山;李捷涵;王贞旭;陈思羽;刘洪义
关键词:谷物;水分;物性参数;力学特性
-
环渤海棉田土壤盐碱障碍消减技术研究进展
作者:冯国艺;张谦;王燕;董明;王树林;祁虹;雷晓鹏;梁青龙
关键词:棉花;滨海盐碱地;障碍消减;水盐运移;环渤海地区;土壤改良
-
棉-粮-油菜宽带轮作提升作物产量和光能利用率
作者:董明;张谦;王燕;王树林;冯国艺;梁青龙;祁虹**;赵贵元
关键词:棉花;玉米;小麦;宽带轮作;产量;光能利用
-
2019-2021年新疆绿洲海岛棉表观生产成本、产值和收益监测报告
作者:毛树春;王树林;徐海江;崔建平;孔杰;杜远仿;刘军;田立文;王占彪
关键词:海岛棉(G. barbadense L.);新疆;绿洲农业;成本;产值;收益;市场主体
-
基于烟株冠层高光谱的烟草病毒病分类模型构建
作者:姜雪妍;辛星龙;薛文鑫;李文杰;汪季涛;江厚龙;王树林;王新伟
关键词:烟草;病毒病;高光谱成像;特征波段;机器学习
-
行距和密度对冀南棉区机采棉株型塑造、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作者:王燕;张谦;董明;李冰;王树林;冯国艺;梁青龙;祁虹
关键词:机采棉;密度;株行距配置;株型;产量构成
-
典型黄帚橐吾型退化草地形成过程中土壤和植被特征
作者:马建国;李玉满;王树林;朱怀德;姚梦凡;王晓波
关键词:毒草型退化草地;黄帚橐吾;青藏高原;原生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