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播期密度对甜荞麦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姜涛

作者: 姜涛;李玮

作者机构:

关键词: 种植密度;播期;农艺性状;产量

期刊名称: 中国农学通报

ISSN: 1000-6850

年卷期: 2015 年 31 卷 30 期

页码: 169-172

收录情况: CSCD

摘要: 为了探讨甜荞麦适宜的种植密度和播种期。以当地主栽品种为材料,在田间试验的基础上,通过设置种植密度(B1:45万/hm2、B2:75万/hm2、B3:105万/hm2、B4:135万/hm2)和播期(A1:7月28日、A2:8月7日、A3:8月27日)2个处理因素,研究种植密度和播期对甜荞麦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播种密度对甜荞麦生育期、株高、主茎分枝数和主茎节数的影响不显著,而不同播期对甜荞麦生育期、株高和主茎节数有较大影响。其中,8月27日(A3)播种的生育期比7月28日(A1)、8月7日(A2)播种的生育期长10天左右,株高比A1、A2平均矮9 cm和12 cm,主茎节数相应减少3.8节和2.7节,差异达到显著水平,但对主茎分枝数的影响不显著。不同的播期、密度对甜荞麦的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均有较为显著的影响,各处理间差异达到显著水平,其中,产量最高的为A1B4处理,其产量为3997.55 kg/hm2,比产量最低的A2B1处理增产134.25%;A1B3、A1B4、A2B4处理的产量分别为3970.25、3997.55、3970.20 kg/hm2,是本试验中较高的产量,可见,105万/hm2~135万/hm2的播种密度和适当提早播期(7月底到8月上旬)能获得较高荞麦产量。

分类号: S517

  • 相关文献

[1]酒用糯高粱红粱丰1号的适宜播期和种植密度. 杨康林,汪灿,周棱波,张国兵,邵明波. 2020

[2]密度和播期对玉米新品种“中地175”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 卜俊周,岳海旺,彭海成,陈淑萍,谢俊良. 2017

[3]不同播期和种植密度对云木香产量及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 康平德,陈翠,徐中志,杨丽云,袁理春,徐开华,杨少华. 2011

[4]播期、密度及施肥量对牡豆15主要农艺性状和光合特性的影响. 刘长远,王磊,齐玉鑫,孙晓环,孙国宏,白艳凤,李文,王燕平. 2023

[5]播期和种植密度对镇麦168籽粒产量与品质的调控效应. 陈爱大,蔡金华,温明星,李东升,曲朝喜. 2014

[6]播期和种植密度对早熟高糖甘蔗‘云蔗05-51’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 俞华先,经艳芬,安汝东,郎荣斌,边芯,周清明,田春艳,孙有芳,桃联安. 2018

[7]播期和种植密度对旱地玉米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董飞,闫秋艳,李峰,鲁晋秀,杨峰,贾亚琴,王苗. 2020

[8]播期与种植密度对冬小麦新品种衡麦26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 孟祥海,乔文臣,赵明辉,李丁,孙书娈,李强,鲁关立. 2020

[9]播期与密度耦合对向日葵产量、产量构成因素及品质的影响. 刘文杰,王波,段维. 2020

[10]密度和播期对京单68冠层结构和产量的影响. 徐田军,刘秀芝,赵久然,陈传永,王荣焕,王元东,刘春阁,成广雷,王晓光. 2014

[11]播期和种植密度对冬小麦节水新品种衡S29产量及相关因素的影响. 李强,李慧敏,李丁,乔文臣,孙书娈,孟祥海,魏建伟,赵明辉,赵凤梧. 2017

[12]早熟区不同播期旱地玉米产量对施肥水平和种植密度的响应. 张冬梅,张伟,刘恩科,姜春霞,陈琼,韩彦龙,黄学芳,刘化涛,赵聪,池宝亮. 2013

[13]播期和种植密度对冬小麦新品种‘衡6632’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 乔文臣,赵明辉,李会敏,孙书娈,孟祥海. 2017

[14]不同栽培措施对济麦22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 刘和平,程墩公,郭钢,李豪圣. 2011

[15]播期与密度双因素对陆地棉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张俊尧,王家勇,唐江华,娄善伟,李文珊,徐文修,孟令贻,何洪涛,桑军民. 2024

[16]播期和种植密度对节水高产型冬小麦新品种衡216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 李丁,李强,孟祥海,乔文臣,赵明辉,孙书娈,李会敏,赵凤梧. 2017

[17]播期和种植密度对冬小麦新品种衡4399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影响. 李丁,魏建伟,乔文臣,孟祥海,李强,赵明辉,李会敏,孙书娈,赵凤梧. 2016

[18]基因型、播期和种植密度对优质小麦产量及灌浆特性的影响. 闫翠萍,张永清,张定一,裴雪霞. 2007

[19]晚播早熟冬小麦新品种‘衡科6021’的高产高效利用. 李强,乔文臣,魏建伟,孙书娈,李慧敏,孟祥海,李丁,赵明辉,赵凤梧. 2017

[20]播期对黔豆7号产量及其主要性状的影响. 陈佳琴,朱星陶,杨春杰,谭春燕. 2013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