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味子不同部位黄酮和酚酸类成分的含量测定及抗氧化活性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金银萍

作者: 金银萍;曲正义;崔丽丽;朴向民;郭靖;王英平

作者机构:

关键词: 五味子;黄酮;酚酸;抗氧化

期刊名称: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ISSN: 1005-9903

年卷期: 2018 年 019 期

页码: 79-84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目的:建立超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五味子不同部位中黄酮和酚酸类成分的含量,并研究其体外的抗氧化活性.方法:运用ACQUITY UPLC BEH C18色谱柱(2.1 mm*5.0 mm,1.7μm),乙腈-0.01磷酸水梯度洗脱,柱温30℃.黄酮类成分检测波长为360 nm,流速0.35 m L·min-1;酚酸类成分检测波长为280 nm,流速0.30 m L·min-1.以DPPH和ABTS法对其抗氧化活性进行比较.结果:五味子不同部位中黄酮和酚酸类成分含量差异显著,叶中黄酮类成分的含量,约为藤茎黄酮类成分含量的3.8倍,果实的49.5倍;叶中酚酸类成分的含量,约为藤茎酚酸类成分含量的4.2倍,果实的21.5倍.叶、藤茎的抗氧化活性显著高于果实,叶、藤茎的DPPH自由基清除率分别为果实的8.3倍和4.3倍;ABTS总抗氧化能力分别为果实的2.9倍和1.3倍.结论:五味子不同部位中总黄酮和酚酸成分含量和抗氧化活性具有显著正相关,表明五味子抗氧化活性可能与总黄酮和酚酸类物质的含量有关.该方法简便易行,结果准确,重复性好,可用于五味子药材中黄酮和酚酸类成分的含量测定,同为五味子不同部位的合理应用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分类号: R284.1

  • 相关文献

[1]市售洋槐蜜多酚类成分及其抗氧化活性研究. 王紫燕,李春阳,张红城. 2016

[2]不同种质资源五味子藤茎酚酸类成分的含量测定. 金银萍,艾军,王振兴,郭靖,王英平. 2018

[3]小米粥加工过程中营养成分及抗氧化活性的变化. 牛宇,张劲松,单璐,张丽珍. 2018

[4]槟榔多酚生物活性研究进展. 于鑫,唐敏敏,赵松林,宋菲. 2023

[5]代用茶茶汤中功能性成分组成及含量分析. 赵珊,杨飞洋,秦琳,李曦,黄世群,郑幸果,雷欣宇,仲伶俐. 2023

[6]不同品种裸燕麦活性成分及抗氧化性研究. 秦琳,赵珊,李曦,雷欣宇,郑幸果,靳可婷,刘龙龙,仲伶俐. 2024

[7]麦麸酚类化合物研究进展. 王丽丽,陶海腾,徐同成,刘丽娜,邱斌,张佩佩,杜方岭. 2012

[8]干燥温度对橙皮干燥动力学、酚类物质及抗氧化特性的影响. 王蓉蓉,李高阳,吕慧英,付复华,单杨. 2016

[9]我国不同品种蜂蜜特征物质的研究进展. 刘西子,刘然,吕国达,牛静,胡菡. 2024

[10]两种取胶方法对蜂胶提取物组分及其含量影响. 张红城,吴正双. 2012

[11]调制方法对桑叶青贮营养成分和活性物质含量的影响. 邓凯东,陈玉华,茅慧华,张乃锋,马涛,屠焰,刁其玉. 2021

[12]超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不同种质资源五味子藤茎中5种黄酮类成分的含量. 金银萍,王英平,王振兴,郭靖,艾军. 2018

[13]不同成熟度杨梅酚酸的超声-微波协同优化提取及其抗氧化性对比. 柳萌,郜海燕,房祥军,吴伟杰,陈杭君,刘瑞玲. 2021

[14]柿渣中不溶性单宁分析及其抗氧化活性. 孟明佳,凌敏,张金闯,吕姗,焦方舟. 2017

[15]阿魏酸对西瓜种子幼苗生长及生理生化的影响. 徐小军,吴莉,张桂兰. 2016

[16]五味子抗氧化活性组分筛选. 金银萍,侯微,高薇,刘俊霞,王玉帅,焉石,王英平. 2016

[17]五味子及其提取物在家禽日粮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李满雨,赵秀华,刘国君. 2015

[18]五味子抗糖尿病和抗氧化作用研究进展. 金银萍,李珊珊,郑颖,郭靖,焉石,王英平. 2017

[19]五味子及其提取物在鸡日粮中的应用研究. 李满雨,赵秀华,刘国君. 2015

[20]五味子在化妆品中的应用与前景. 郑晓霞,赵姝婷,王荣灿,侯微. 2023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