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毒力昆虫病原线虫共生细菌菌株的筛选及其杀虫活性的检测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王立霞

作者: 潘映红;杨怀文;黄大昉

作者机构:

关键词: 嗜线虫杆菌;发光杆菌;杀虫活性

期刊名称: 昆虫学报

ISSN: 11-2807/Q

年卷期: 2000 年 S1 期

页码: 103-108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摘要: 昆虫病原线虫共生细菌是寄生在昆虫病原线虫肠道的一种细菌 ,二者互惠共生。实验采用6个不同种的菌株为筛选材料。共生细菌菌株的培养液经 85 %饱和度的 (NH4 ) 2 SO4 盐析 ,浓缩冻干得到杀虫粗提物。以粗提物注射大蜡螟Galleriamellonella、饲喂玉米螟Ostriniafurnacalis和棉铃虫Helicoverpaarmigera ,发现XenorhabdusnematophilusD43、X .bovieniiA5 4、Photorhab dusluminescensHZL和CB 8等 4个菌株发酵液的粗提物对昆虫有高的血腔毒性 ,菌株A5 4对昆虫又有高的胃毒效果。由此确立A5 4为高毒力的菌株 ,其杀虫活性表现为 :注射大蜡螟 48h的死亡率为 80 % ,96h为 93 3% ;粗提物饲喂玉米螟 ,72h死亡率为 5 3 3% ,12 0h死亡率为 10 0 % ;饲喂棉铃虫 ,72h死亡率为 80 1% ,12 0h死亡率为 90 %。杀虫粗提物经DEAE 5 2柱层析分离 ,得到一个穿透峰和三个盐的梯度洗脱峰 ,其中穿透峰对昆虫有很好的胃毒效果 ,但没有血腔毒性 ;三个盐峰均有很高的血腔毒性 ,但没有胃毒作用。穿透峰样品饲喂 2龄、 3龄棉铃虫也有很好的杀虫活性 ,96h 2龄棉铃虫的死亡率为 6 5 % ,3龄棉铃虫的死亡率为 30 % ;处理 96h的棉铃虫同处理前相比体重下降 ,未死棉铃虫体重明显低于对照

分类号: Q968

  • 相关文献

[1]嗜线虫杆菌代谢物对病原菌的抑制作用及稳定性研究. 杨秀芬,简恒,张善稿,杨怀文. 1998

[2]从嗜线虫杆菌分离的吲哚衍生物抗肿瘤活性的研究. 吕秋军,简恒,刘卫京,杨秀芬,温利青,陈媛媛,郭绍明,曲艳燕,董俊兴. 2002

[3]环境因子对发光杆菌毒素杀虫活性的影响. 管楚雄,曾杨,林志雄,匡石滋,孙东磊. 2010

[4]昆虫病原线虫共生细菌致病机理的研究进展. 王立霞,杨怀文,黄大昉. 2000

[5]致病杆菌和发光杆菌抗菌代谢产物研究进展. 杨秀芬,杨怀文. 2011

[6]发光杆菌1029发酵液和乙膦铝混配对荔枝霜疫霉病菌的抑制作用. 孙东磊,管楚雄,曾杨,潘建平,黄秋霞,田世尧. 2009

[7]昆虫病原线虫共生细菌的代谢产物. 王立霞,杨秀芬,简恒,杨怀文,黄大昉. 2001

[8]昆虫病原线虫共生细菌的型态变异. 王立霞,杨怀文,黄大日方. 2000

[9]发光杆菌1029发酵培养基成分优化组合研究. 孙东磊,林志雄,匡石滋,万树青,张自煌,田世尧. 2008

[10]发光杆菌Photorhabdus sp.1029发酵液抑菌活性研究. 孙东磊,杨裕兵,匡石滋,管楚雄,田世尧. 2013

[11]昆虫原线虫共生细菌的供谢产物. 王立霞,黄大防. 2001

[12]昆虫病原线虫共生菌杀虫蛋白的研究进展. 王晓婧,李梅,曾凡荣. 2009

[13]发光杆菌可湿性粉剂的研制及对荔枝采后贮藏的影响. 凡超,邵雪花,匡石滋,田世尧,赖多. 2017

[14]几种生物制剂及复配剂对蚜虫的杀虫活性研究. 韩娟,顾国华,葛红. 2004

[15]白鲜皮对亚洲玉米螟杀虫活性初探. 杜茜,徐文静,朱琳,汪洋洲,鲁新. 2008

[16]23种植物甲醇提取物对菜青虫的生物活性. 平新亮,李保同,林媚,王燕斌,温明霞,冯先桔,蔡文. 2008

[17]烯啶虫胺对柑橘绣线菊蚜的室内杀虫活性及田间应用效果. 徐淑,董易之,陈炳旭,陆恒,陈培华. 2011

[18]苏云金芽孢杆菌菌株B-Hm-16的生物学特性及cry基因型鉴定. 李国勋,张杰,宋福平,黄大昉. 2007

[19]湘西黑藤精油的杀虫活性(英文). 丁卫东,黄小清,周志成,刘仲华,高必达. 2009

[20]水菖蒲提取物对水稻褐飞虱的生物活性研究. 梁玉勇,姚英娟,王梁全,程森弟,杨长举,华红霞. 2010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