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瓜种仁油与8种食用油理化及挥发性成分对比分析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谭超

作者: 谭超;杨晶;蔡婷婷;杨雅淑;龚加顺

作者机构:

关键词: 油瓜;油脂;挥发成分

期刊名称: 中国粮油学报

ISSN: 1003-0174

年卷期: 2017 年 32 卷 11 期

页码: 83-89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以云南西双版纳油瓜种仁油为原料,对比分析核桃油、花生油、黑芝麻油、玉米胚芽油、大豆色拉油、大豆油、橄榄油、葵花籽油共9种油脂的理化成分、矿物质含量及脂肪酸组成。结果表明,油瓜种仁油过氧化值为(5.90±0.81)mmo L/kg,水分及挥发物为(0.31±0.07)%,杂质含量为0.25%,酸值为(11.21±0.13)mg KOH/g。矿物质含量(除锰含量)位列所检油脂第二0.262 mg/kg,铜含量位列第七0.284 mg/kg,磷、锌、铁、镁、钙、铜、钠、钾含量均最高。油瓜种仁油共检出9种脂肪酸,以亚油酸45.89%、棕榈酸29.85%、油酸14.14%为主。MUFA(单不饱和脂肪酸)∶PUFA(多不饱和脂肪酸)∶SFA(饱和脂肪酸)=1∶3.3∶2.7。n-3 PUFAs∶n-6 PUFAs=1∶63。建议与橄榄油复配,复配后MUFA∶PUFA∶SFA=1∶1∶0.8。或油瓜种仁油、橄榄油、核桃油三者复配,复配后MUFA∶PUFA∶SFA=1∶1∶0.7。调和n-3与n-6 PUFAs比例,直接添加亚麻酸等n-3 PUFAs类油脂纯品改善脂肪酸比例。

分类号: TS227

  • 相关文献

[1]香茅草挥发物及其主要成分对3种茶树病原真菌的抑制性研究. 杨文,刘惠芳,陈瑶,苏生,李天兴,刘垚果,周玉锋. 2020

[2]澳洲坚果露酒香气成分GC-MS分析. 康专苗,雷朝云,范建新,何凤平,李向勇,刘小翠,刘凡值. 2019

[3]热带睡莲精油的超临界CO_2萃取优化及其成分GC-MS分析. . 2020

[4]SDE-GC-MS法测定茶叶中的挥发成分. 董益生,彭书练. 2009

[5]不同剂量率辐照对酵母抽提物自由基和挥发成分的影响. 耿胜荣,熊光权,夏和舟,廖涛,李新. 2014

[6]不同的存放条件对油脂酸价和过氧化值的影响. 孙丽琴,孙立君,郑刚. 2007

[7]芝麻的开发利用研究. 王光荣. 1991

[8]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油脂中抗氧化剂BHA、TBHQ. 刘年丰,涂一名,夏虹,蒙缔亚. 2003

[9]大豆异黄酮提取物对油脂抗氧化作用的研究. 宋永生 ,张炳文 ,郝征红 ,迟玉森. 2002

[10]油脂加工过程中氧化稳定性的研究进展. 郑翠翠,刘军,邹宇晓,施英,廖森泰. 2014

[11]大豆异黄酮对油脂氧化抑制作用的研究. 宋永生,张炳文,郝征红,迟玉森. 2002

[12]饲用木聚糖酶耐热性能的评价及优化研究. 李清峰,马向东,彭虹旎,李鹂,于锋. 2009

[13]颗粒饲料表面油脂喷涂技术. 娜日娜,马丽芳,宋文静. 2015

[14]生物技术在油脂工业中的应用. 彭元怀,庄国雄,石勇,高树成. 2008

[15]肉鸡肥胖基因WDTC1组织表达特性及油脂类型和水平对WDTC1基因表达的影响. 王婷,陶亚飞,陈青,陈文,黄艳群. 2016

[16]不同油脂对填饲期朗德鹅生产性能、血清指标及肝脏脂肪酸组成的影响. 唐军旺,方倩倩,邵荣益,刘均,熊化鑫,沈军达,牛冬,卢立志. 2018

[17]油脂对鸡肉品质的影响研究综述. 陈伟森,蒋守群,苟钟勇. 2019

[18]新型豆制品加工的研发现状. 鲁明,付欣. 2021

[19]黄淮海地区大豆品种蛋白质、油脂含量和百粒质量的表型分析及籽粒蛋白质含量的改良. 杨红燕,沈会权,胡哲,栾海业,乔海龙,臧慧,徐肖,张英虎. 2021

[20]银杏黄酮抑制脂质氧化的研究. 张静,张晓鸣,佟建明,夏书芹. 2010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