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PLC法同时测定不同采收期木薯叶中6种类黄酮的含量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王定美

作者: 王定美;王伟;麦力文;杨霞;李勤奋

作者机构: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木薯叶;类黄酮;采收期

期刊名称: 食品研究与开发

ISSN: 1005-6521

年卷期: 2017 年 18 期

页码: 132-137+210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摘要: 建立同时测定木薯叶中6种类黄酮的高效液相色谱(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法,测定不同采收期下木薯叶中类黄酮含量,探讨木薯叶作为黄酮资源利用的最佳采收期。色谱柱为CNW Athena C18-WP(4.6 mm×250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乙酸-水,梯度洗脱,流速为1 m L/min,柱温室温,进样量5μL,检测波长儿茶素与二氢黄酮甙为281 nm,芦丁与山奈酚为360 nm,槲皮素367 nm、穗花杉双黄酮338 nm。儿茶素、芦丁、二氢黄酮甙、槲皮素、山奈酚、穗花杉双黄酮的浓度分别为1.5 mg/L~194.6 mg/L(R~2=0.999 9)、7.8 mg/L~992.6 mg/L(R~2=1.000 0)、0.7 mg/L~84 mg/L(R~2=0.999 9)、0.7 mg/L~93.8 mg/L(R~2=0.999 9)、0.8 mg/L~108 mg/L(R~2=0.995 8)、0.5 mg/L~67.2 mg/L(R~2=0.999 5)时与各自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回收率95.50%~100.01%,相对标准偏差(RSD)小于3%。该法适用于木薯叶中以上6种类黄酮成分的精确定量。检测结果表明,不同品种、不同采收期的木薯叶中类黄酮的组成和含量差异较大,芦丁与穗花杉双黄酮为主要类黄酮。儿茶素、芦丁、二氢黄酮甙、槲皮素含量最高采收期为种植后180 d,穗花杉双黄酮为种植后120 d,山奈酚因品种而异。

分类号: O657.72`TQ917

  • 相关文献

[1]基于HPLC指纹图谱的木薯叶类黄酮质量研究. 詹春莲,陈新富,麦力文,杨霞,王定美. 2021

[2]东北地区不同苹果果实的类黄酮组分及含量分析. 刘畅,赵继荣,王昆,于文全,顾广军,卜海东,冷长龙,叶万军. 2020

[3]木薯叶乙醇提取物对小鼠急性毒理的研究. 陶海腾,陈晓明,吕飞杰,台建祥,付勤. 2009

[4]木薯及其副产品的营养价值及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 崔艺燕,田志梅,李贞明,马现永. 2018

[5]利用中草药红茶菌处理木薯叶饲养黄粉虫的研究. 吴俊才,蒋盛军,符乃方,符启俊,张振文. 2014

[6]添加单宁酸对木薯叶青贮品质和有氧稳定性的影响. 李茂,字学娟,刁其玉,胡海超,唐军,周汉林. 2019

[7]不同生长期木薯叶片的品质比较分析. 吴秋妃,王琴飞,徐缓,林立铭,李开绵,张振文. 2019

[8]添加乙醇对木薯叶青贮品质和营养成分的影响. 李茂,字学娟,胡海超,唐军,周汉林,刁其玉. 2018

[9]木薯叶饲料化利用技术研究进展. 邓干然,郑爽,李国杰,崔振德,李玲,何冯光. 2018

[10]木薯叶黄酮类化合物提取研究. 陶海腾,陈晓明,吕飞杰,台建祥,付勤,李开绵. 2009

[11]利用体外产气法研究超微粉碎和常规粉碎木薯叶的饲用价值. 胡琳,王定发,李茂,周璐丽,李韦,高虹,周汉林. 2015

[12]木薯叶养蚕的发展现状与展望. 贾雪峰,李标,张振文,叶剑秋,欧文军. 2016

[13]木薯叶黄酮醇检测方法优化及其含量比较分析. 王琴飞,林立铭,薛茂富,张金泉,余厚美,张振文. 2023

[14]烘干脱毒对木薯叶中氰化物和总黄酮含量的影响. 许成帅,李伯松,李克烈,王飞,郑丽,马旭东,覃新导. 2016

[15]木薯叶的食用价值及加工方式研究. 张金泉,王琴飞,余厚美,林立铭,宋勇,张振文. 2023

[16]木薯叶营养保健功效的开发. 陶海腾,吕飞杰,台建祥,付勤,李开绵. 2008

[17]木薯叶膨化食品加工参数的研究. 高超,吕飞杰,台建祥,陈晓明,李开绵. 2011

[18]木薯叶提取液制备及其对甲鱼生长的影响. 郝倩,曾会明,张振文,李开绵,陶海腾,付勤,薛慧,台建祥,吕飞杰. 2013

[19]木薯叶乙醇提取物对热应激下文昌鸡生产性能及血清抗氧化性能的影响. 杨霞,李勤奋,赵建国,麦力文,林蕊,王定美. 2020

[20]木薯叶乙醇提取物对图丽鱼和罗非鱼生长影响的研究. 吕飞杰,张振文,尹道娟,付勤,李开绵. 2015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