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田增氧模式对水稻籽粒灌浆的影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赵锋

作者: 赵锋;张卫建;章秀福;王丹英;徐春梅

作者机构:

关键词: 水稻;增氧模式;灌浆动态;产量;粒位

期刊名称: 中国水稻科学

ISSN: 1001-7216

年卷期: 2011 年 25 卷 06 期

页码: 605-612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为考查水稻产量形成和灌浆动态对不同稻田增氧模式的响应特征,于2008年和2009年,以国稻1号和秀水09为材料,长期淹水田块为对照(CK),采用过氧化尿素(T1)、过氧化钙(T2)和干湿交替灌溉(T3)的稻田增氧模式,监测并采用Richard方程模拟水稻籽粒灌浆过程。国稻1号产量依次为T3>T1>T2>CK,秀水09产量依次为T3>T2>T1>CK。2008年,国稻1号T1、T2和T3分别比CK增产11.6%、8.5%和13.6%,秀水09增产6.6%、9.2%和9.4%。2009年,国稻1号T1、T2和T3分别比CK增产16.8%、14.4%和23.0%,秀水09增产14.6%、17.2%和17.4%。不同增氧模式对水稻灌浆过程的影响表现为:1)灌浆过程均符合Richards方程(拟合度>0.989);2)强、弱势粒的最大粒重均有提高、粒重差异减少、灌浆同步性提高;3)两水稻品种的弱势粒均得到充分灌浆,其中增氧延长了国稻1号弱势粒的灌浆时间、增大了秀水09弱势粒灌浆速率。增氧模式下,弱势粒充分灌浆和结实率提高是水稻产量增加的主要原因。

分类号: S511

  • 相关文献

[1]根际增氧模式的水稻形态、生理及产量响应特征. 赵锋,王丹英,徐春梅,张卫建,李凤博,毛海军,章秀福. 2010

[2]大气CO2浓度和温度升高对水稻籽粒充实度的影响. 袁嫚嫚,朱建国,孙义祥,王伟露,刘钢. 2019

[3]大气CO_2浓度和温度升高对水稻籽粒充实度的影响. 袁嫚嫚,朱建国,孙义祥,王伟露,刘钢. 2019

[4]播期对水稻粒位间籽粒灌浆动态的影响. 解文孝,李建国,韩勇,刘博,付亮,梁传斌. 2010

[5]增氧模式对水稻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胡继杰,朱练峰,钟楚,林育炯,张均华,曹小闯,禹盛苗,Allen Bohr JAMES,金千瑜. 2017

[6]叶面喷施磷糖类制剂对冬小麦抗干热风影响的作用. 徐亚楠,韩燕,吴玥,宋吉青,柳斌辉,韩伟,白文波. 2023

[7]水稻不同粒位籽粒淀粉与蛋白质累积动态差异. 董明辉,谢裕林,乔中英,刘晓斌,吴翔宙,赵步洪,杨建昌. 2011

[8]水稻不同粒位籽粒脱落酸含量差异及其与籽粒灌浆的关系. 董明辉,顾俊荣,陈培峰,刘腾飞,赵步洪. 2013

[9]散穗与密穗型水稻穗上不同部位籽粒的粒重及抗性淀粉含量. 杨树明,夏小环,谢勇武,曾亚文,杜娟,杨涛,普晓英,白建明. 2011

[10]弯穗型水稻籽粒充实程度的研究. 邵国军,程海涛,刘涛,吕文彦,张鉴,武翠. 2007

[11]水稻籽粒蛋白质含量的空间分布特征. 李艳大,曾水生,舒时富,陈立才,叶春,李星,药林桃,陈盾. 2015

[12]寒地水稻秕粒形成基础的研究Ⅱ.寒地水稻不同品种子粒灌浆过程的比较研究. 王连敏,王立志,李忠杰,王春艳. 2000

[13]土壤、灌水和施氮对大麦农艺和产量性状及不同粒位籽粒功能成分的影响. 杨树明,谢勇武,曾亚文,杨涛,普晓英. 2011

[14]不同粒位玉米种子的质量差异及其对玉米产量的影响. 吴凤兰,齐红志,赵霞. 2015

[15]增氧模式对水稻根际微生物多样性和群落结构的影响. 肖德顺,徐春梅,王丹英,陈松,褚光,刘元辉. 2023

[16]Logistic方程拟合新疆春小麦灌浆动态. 李剑峰,樊哲儒,张跃强,王重,高新,时佳,张宏芝,赵奇. 2019

[17]不同玉米品种籽粒营养成分及灌浆动态变化研究. 张中东,郭正宇,宫帅,翟广谦,陈永欣. 2017

[18]玉米籽粒乳线比例变化与灌浆和干燥过程的关系. 李红燕,周林立,高尚,薛军,明博,赵如浪,王克如,谢瑞芝,侯鹏,王永宏,李少昆. 2022

[19]优质超级稻松粳9号籽粒灌浆动态研究. 闫平,武洪涛,牟凤臣,金官植,周劲松. 2007

[20]水稻不同粒位籽粒米质对花后不同时段温度胁迫的响应. 董明辉,陈培峰,乔中英,吴翔宙,赵步洪. 2011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