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沙半干旱区风沙土防风蚀技术研究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颜景波

作者: 颜景波;王慧新;韩志松;姜涛;孙占祥;何跃;于洪波

作者机构:

关键词: 半干旱区;风沙土;防风蚀;水土保持

期刊名称: 安徽农业科学

ISSN: 0517-6611

年卷期: 2011 年 39 卷 05 期

页码: 2831-2833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摘要: 针对风沙半干旱区风沙土易旱、易风蚀特性,开展了防风蚀技术研究。结果表明,农田防护林网主林带背风面距林缘1~6H处削弱风速约50%,随树高(H)倍数的增加效果递减;林网内扁杏//花生(间作)增强了花生裸茬抗风蚀能力,土壤防风蚀效果达90%;林网内玉米//花生(间作)玉米收获后秸秆站立(农田休闲期)玉米带完全不受风蚀,花生裸茬防风蚀效果达95%;林网内作物残体平伏覆盖防风蚀效果达120%,综合评价作物残体覆盖玉米秸秆站立的防风、保土和保水效果最佳。

分类号: X171

  • 相关文献

[1]辽西北风沙地红干椒防风蚀栽培技术. 王群,金嘉丰,蒋启东,王冬,孙亚男. 2017

[2]风沙半干旱区花生玉米间作模式残茬防蚀效应研究. 陈梦非,王海新,于国庆,于洪波,赵立仁,王慧新,蔡立夫,张宇. 2016

[3]花生防风蚀种植技术研究. 王海新,王慧新,蔡立夫,孙鸿文,张宇,陆岩,罗祥志,吴占鹏. 2016

[4]玉米花生间作复合模式防风蚀技术研究. 李楠,任亮,刘江. 2013

[5]辽西北风沙半干旱区花生生态防风蚀技术初探. 潘德成,吴祥云,王慧新,吴占鹏. 2010

[6]不同材质地膜覆盖对花生产量品质的影响及防风蚀效果研究. 王晓光,孔雪梅,蒋春姬,赵新华,邢静,赵凯能,党现什,于海秋,潘德成. 2017

[7]青海沙珠玉高寒地区风沙土地基本性状的研究. 张登山,冯立孝. 1998

[8]风沙土钾素资源特征及对酿酒葡萄生长的影响. 周涛,李天兵,杨文,白国胜,于振环. 2000

[9]秸秆培肥对风沙土微生物量及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滕险峰,魏自民,李成. 2003

[10]草炭改土对风沙土水分状况的影响. 白雪峰,王国晨,刘洋,张学利,张日升. 2004

[11]风沙土农田培肥地力措施研究——以宁夏回族自治区为例. 杨彦炜,杨文,周涛. 2005

[12]风沙土添加油页岩对燕麦苗期生长的影响. 关冰,周晓莹,吕林有,于国庆,赵艳,罗祥志. 2019

[13]不同秸秆还田模式对风沙土玉米生育特性及土壤活性碳、氮的影响. 刘慧屿,刘慧颖,娄春荣,华利民,张鑫,陈玥,何志刚. 2018

[14]辽宁风沙土区连作年限对花生植株性状、产量及主要病害的影响. 黄玉茜,刘欣宇,林英,梁春浩,马京莹,韩晓日. 2018

[15]科尔沁沙地南缘不同林草措施土壤抗冲性及其与物理性质的关系. 吕猛,吕刚,翟景轩,王锋柏,张卓,董亮,郑洋,王道涵. 2019

[16]生物炭与膨润土对辽西北风沙土理化性质的影响研究. 汤家喜,李玉,朱永乐,向彪,谭婷. 2022

[17]施用生物质炭5年后夏玉米土壤呼吸研究. 马雯琪,蒋靖佰伦,李典鹏,唐光木,徐万里,贾宏涛. 2021

[18]不同土壤改良剂对风沙土壤养分及玉米产量的影响. 刘洋,侯志研. 2020

[19]秸秆全量还田条耕种植模式对春玉米出苗质量与产量的影响. 曹庆军,杨粉团,孔凡丽,崔正果,刘亚军,崔英,王影,程延河,李会之,赵丽娟,王艳丽,王贵满,李刚,宋春玲. 2020

[20]施加生物质炭对风沙土土壤线虫群落结构的影响. 贾远彬,陈康怡,丛孟菲,胡洋,唐光木,徐万里,朱新萍,贾宏涛. 2024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