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Meta分析的黄河三角洲小麦产量及肥效特征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梁海波

作者: 梁海波;李升东;高璐阳

作者机构:

关键词: 小麦;黄河三角洲;Meta分析;产量;肥料利用率

期刊名称: 麦类作物学报

ISSN: 1009-1041

年卷期: 2022 年 012 期

页码: 1484-1492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为探究黄河三角洲小麦产量及肥效特征,通过检索已发表的相关文献,采用整合分析法(Meta-analysis),对黄河三角洲不同区域小麦产量分布及肥料的产量差贡献率、产量反应、相对产量、农学效率和偏生产力等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黄河三角洲小麦田间平均产量为6.00 t·hm-2,变化范围较大(2.69~8.65 t·hm-2),不同区域平均产量表现为第一扇面>第三扇面>第二扇面。肥料增产效果表现为磷肥>钾肥>氮肥。施肥导致的产量差为2.40~2.87 t·hm-2,其中氮肥对小麦产量差的贡献率最大。氮、磷、钾肥的相对产量分别为0.96、0.85、0.92。在基础地力条件下,土壤氮素对小麦产量贡献最大,其次为钾素,磷素贡献最小。氮、磷、钾肥的平均农学效率分别为4.94、12.13、15.33 kg·kg-1,氮、磷农学效率较高地区均为第一扇面,钾农学效率较高地区为第二扇面;氮、磷、钾肥平均偏生产力分别为36.12、60.95、82.92kg·kg-1,均以第二扇面值最高。可见,黄河三角洲小麦肥料利用率有待提升,氮素为小麦产量的第一限制因子,应重视减施氮肥,不同区域土壤地力及肥效差异较大,施肥过程中需因地制宜配合土壤改良,才能起到更好的增产节肥功效。

分类号: S512.1

  • 相关文献

[1]基于Meta分析的黄河三角洲玉米产量及肥效特征. 梁海波,李升东,刘丰华,曹永昌,王香玲,徐艳. 2024

[2]小麦高产高效施肥技术研究. 靳存旺,岳玉凤,李彬瑞,陶建光,段玉,郎松岩. 2012

[3]平衡施肥对小麦生长和养分吸收利用的影响. 田胜营,孙楠,吕秀敏,崔小平,张善磊,刘晓飞. 2023

[4]长期施肥下紫色土小麦肥料利用率及增产效应. 秦鱼生. 2011

[5]小麦垄作栽培的肥水效应及光能利用分析. 王旭清,王法宏,董玉红,任德昌,曹宏鑫. 2002

[6]长期施肥下紫色土小麦肥料利用率及增产效*应. 秦鱼生. 2011

[7]播种方式和微咸水灌溉对水稻生长、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李卓成,陈环宇,荣子国,祝德玉,朱望帅,胡一涵,王建林. 2022

[8]中国马铃薯地膜覆盖增产效应及其影响因素的Meta分析. 徐菊祯,张梦璐,何文清,隋鹏,陈源泉,崔吉晓. 2023

[9]叶面施硒对冬小麦籽粒产量、蛋白质含量和硒富集影响的Meta分析. 聂浩亮,黄少辉,杨军芳,杨云马,张静,杨慧敏,杨文方,邢素丽,贾良良,岳增良. 2023

[10]施用微生物肥料对我国玉米产量影响的Meta分析. 甘元炜,冯小杰,李永华,杨璐,宁鹏. 2023

[11]生物质炭对设施大棚土壤性质与果蔬产量影响的整合分析. 肖婧,王传杰,黄敏,孙楠,张文菊,徐明岗. 2018

[12]果园生草对中国果树-土壤系统生产性能影响的Meta分析. 高丽敏,顾泽辰,贡雪菲,崔联明,郭东森,周影,王琳,魏启舜. 2024

[13]有机无机配施对番茄产量和品质影响的Meta分析. 姜玲玲,刘静,赵同科,杜连凤. 2019

[14]基于Meta-analysis的新疆主要作物地膜覆盖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分析. 陈利军,宝哲,林涛,严昌荣,汤秋香. 2022

[15]缓释肥在辣椒上的应用效果. 刘藜,周瑞荣,孙锐锋,肖厚军,朱方宇. 2011

[16]赣东北地区水稻土的有机质变化及其与产量和肥料利用率的相互关系. 余瑞新,欧阳建平,王端飞,柳开楼,夏桂龙,李亚贞,胡惠文. 2015

[17]不同施肥模式对草莓连作土壤性质及草莓生长的影响. 陈义群,董元华,王辉,霍恒志. 2013

[18]包膜控释尿素对寒地水稻产量与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刘忠新,孙磊,吴英,刘玉林. 2009

[19]优化施肥对黄壤坡地夏玉米产量及肥料利用率的影响. 张邦喜,秦松,范成五,周瑞荣,罗益,王文华. 2014

[20]施肥对贵州直播油菜产量和养分吸收的影响. 张萌,王寅,任涛,李小坤,李继福,丛日环,陈正刚,朱青,鲁剑巍. 2014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