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云金杆菌δ-内毒素基因及3′末端缺失基因在大肠杆菌和农杆菌中的亚克隆和表达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郭三堆

作者: 郭三堆;陈学军;杨虹;范云六

作者机构:

关键词: δ-内毒素基因;亚克隆;重组质粒缺失;苏云金芽孢杆菌

期刊名称: 生物工程学报

ISSN: 1000-3061

年卷期: 1991 年 01 期

页码: 54-61,105

收录情况: CSCD

摘要: 苏云金芽孢杆菌变种Bacillus thuringiensis aizawai 7-29 δ-内毒素基因及其3′末端缺失基因,亚克隆到质粒pUC19上,构建了pUCF33和pUCK63重组质粒。进一步将δ-内毒素基因及其3′端缺失基因,插入到植物表达载体pBI121.2质粒中,构建了pGY61和pGYCK63重组质粒。用~(32)中标记的δ-内毒素3′末端缺失的Kpn I DNA片段的探针,与重组质粒进行DNA-DNA分子杂交,结果阳性。带有全长和3′末端缺失重组质粒,转入大肠杆菌HB101和农杆菌LA4404受体细胞中,其克隆子细胞抽提物,对大菜粉蝶和玉米螟幼虫均具有杀虫生物活性。结果证明δ-内毒素基因不仅能在大肠杆菌HB101中,而且能在农杆菌LA4404中表达。

分类号:

  • 相关文献

[1]苏云金芽孢杆菌aizawai 7-29 δ-内毒素基因改造后的杀虫活性研究. 郭三堆,洪朝阳,徐琼芳,毛立群,范云六. 1993

[2]苏云金芽孢杆菌δ-内毒素基因导入水稻原生质体后获得转基因植株. 杨虹,李家新,郭三堆,陈学军,范云六. 1989

[3]黄羽扇豆翻译延伸因子2的序列分析. 陈建中,章镇,戴剑,R.Slomski. 2002

[4]bglS基因的亚克隆及功能分析. 陈永青,宋大新,黄兴奇,江红,敖万远. 1991

[5]β-1,3-1,4-葡聚糖酶基因亚克隆研究. 黄兴奇,郑伟军,陈永青,宋大新. 1990

[6]苏云金杆菌δ-内毒素基因及3’末端缺失基因在大肠杆菌和农杆菌中亚克隆的表达. 郭三堆,陈学军,杨虹,范云六. 1991

[7]牛支原体新基因(P18)的克隆表达及活性鉴定. 宋志强,李媛,孙文静,刘洋,邹晓辉,陈维,周玉梅,辛九庆. 2012

[8]拟南芥抗病基因FLS2和LysM的亚克隆及其在番茄中的表达. 陈武,杨玉婷,李颖,黄三文,黎定军. 2009

[9]CD59基因的亚克隆. 黄惠民,刘锦纷,丁文祥,苏肇伉,王建荣. 2000

[10]叶面分离Bt及对茶树主要害虫高毒力菌株的筛选. 张灵玲,林晶,骆兰,方昉,黄天培,徐金汉,吴光远,王庆森,关雄. 2005

[11]用离子交换吸附法回收Bt发酵液上清中的增效物质. 沈锡辉,王开梅,张志刚,陈在佴,镇达. 2004

[12]TA-BR生物药肥的研制及在茶叶生产中的应用. 张灵玲,姚凤銮,黄志鹏,吴光远,王庆森,徐金汉,关雄. 2004

[13]苏云金芽孢杆菌NBIN863菌株对番茄根结线虫的防治效果和促生作用. 黄大野,叶良阶,刘晓艳,姚经武,曹春霞,杨妮娜,龙同,胡洪涛,杨自文. 2015

[14]对铜绿丽金龟幼虫有活性的苏云金芽孢杆菌菌株的分离及鉴定. 胡晓婷,宋健,王容燕,杜立新,曹伟平,王金耀,冯书亮. 2008

[15]大茂山地区苏云金芽孢杆菌分布与多样性研究. 宋健,杜立新,王容燕,魏利民,曹伟平,宋健,王金耀,冯书亮. 2011

[16]苏云金芽孢杆菌菌株B-Hm-16的生物学特性及cry基因型鉴定. 李国勋,张杰,宋福平,黄大昉. 2007

[17]载菌赤眼蜂携菌量及其对二化螟防治效果的研究. 陈日曌,郑洪兵,石钟锋,黄莺,范丽丽,马景勇. 2007

[18]苏云金芽孢杆菌Ba9808对鞘翅目害虫的生物活性. 竺莉红,桑金隆,李孝辉,吴吉安,施跃峰. 2002

[19]17600IU/mg苏云金芽孢杆菌浓悬浮剂的研制. 廖先清,刘芳,周荣华,万中义. 2010

[20]苏云金芽孢杆菌SHJ-5菌株杀虫晶体蛋白基因分析. 杜立新,董明,王容燕,马铭泽,王金耀,曹伟平,宋健,冯书亮. 2011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