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来玉米群体选系的配合力及杂种优势研究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叶雨盛

作者: 叶雨盛;王晓琳;李月明;李哲;刘晶;刘志新;王延波

作者机构:

关键词: 玉米群体;自交系;数量性状;配合力;杂种优势

期刊名称: 玉米科学

ISSN: 1005-0906

年卷期: 2012 年 20 卷 01 期

页码: 48-52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为了认知外来玉米群体PF6J155选系的配合力差异以及配合力与杂种优势的关系,以12个外来玉米群体选系为母本、5个分属于不同杂优类群的代表系为父本,按照NCⅡ设计配成60个杂交组合,在辽宁省4个不同生态区裂区试验,分析自交系的一般配合力以及60个杂交种主要性状的特殊配合力和杂种优势。结果表明,外来玉米群体PF6J155选系之间的一般配合力(GCA)效应差别明显,单株产量GCA效应值高的自交系为ZL2116、ZL2436、ZL8344,其部分产量构成因子(穗长、行粒数、百粒重和出籽率)的GCA效应也较高,是表现比较理想的自交系;不同组合单株产量的特殊配合力(SCA)效应也不同,ZL8344×昌7-2在单株产量SCA和对照杂种优势方面都表现出较好的水平,可对其生产应用价值进一步试验鉴定。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外来玉米群体PF6J155偏属于Reid种质,与塘四平头、旅大红骨和Lancaster具有较好的杂种优势,可形成一定的杂优模式。

分类号: S513

  • 相关文献

[1]群体、测验种及群体×测验种互作的遗传效应分析. 梁文科,张守林,张文生,张磊. 2009

[2]甜玉米自交系主要数量性状配合力分析. 郭章贤,卢华兵,郭国锦. 2006

[3]美国玉米种质改良系主要数量性状配合力分析. 叶雨盛,李月明,郝楠,李哲,王延波,王志顺. 2011

[4]19个玉米自交系主要数量性状配合力分析. 叶雨盛,曾桂萍,李哲,戴保威,王灏. 2007

[5]六个玉米自交系数量性状配合力的分析. 邱登林,邢燕菊,张青,周柱华,徐立华,阴卫军,张风云,韩金龙. 2005

[6]不同类型玉米自交系数量性状配合力及聚类分析. 邱正高,祁志云,雷开荣,袁亮,张亚勤,柯剑鸿,吴红,杨华. 2012

[7]玉米自交系YJ7不同密度下配合力效应及杂种优势分析. 张振良,陆虎华,陈国清,郝德荣,吴嘉点. 2015

[8]17个玉米地方种质选系的配合力分析. 余世权,黄宁,荣廷昭,张吉海,徐克成,李志龙. 2015

[9]外引矮秆玉米自交系配合力及杂种优势分析. 刘海燕,马宝新,孙善文,王俊强,蒲子钢. 2010

[10]20份玉米种质选系的利用潜力分析. 马延华,孙德全,李绥艳,林红,潘丽艳,杨国伟,任晓亮,李东林. 2014

[11]外来热带、亚热带玉米自交系与温带玉米自交系产量配合力分析及其遗传关系的研究. 番兴明,谭静,杨峻芸,刘峰,黄必华,黄云霄. 2002

[12]三个群体选育自交系配合力分析及评价. 闫淑琴,苏俊,李春霞,龚士琛,宋锡章,李国良,扈光辉,王明泉. 2007

[13]高产杂交种组配中马齿型亲本的选择与利用. 曾三省. 2000

[14]不同生态类型区玉米自交系杂种优势利用研究. 周小辉,杨贤成,岳尧海,高智勇. 2004

[15]抗黄曲霉玉米群体GT-MAS:gk的配合力效应与杂种优势群划分. 李洪,李爱军,董红芬,王守才. 2008

[16]我国玉米自交系性状的改进. 王建革. 1997

[17]6份玉米自交系主要数量性状遗传分析. 仲义,栾天宇,蔡鑫茹,刘俊,吴凤新,夏远峰,焦仁海. 2023

[18]甜菜主要数量性状遗传研究与应用. 李文,刘迎春,张维东,王秀飞,杜恒国,郗登宝. 2005

[19]芹菜部分数量性状配合力及其遗传分析. 靳力争,高国训,鲁福成,张学东. 2010

[20]新选糯高粱不育系的配合力分析. 丁国祥,曾庆曦,陈国民. 1995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