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个玉米群体改良杂交种吉单261的育种利用分析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雍洪军

作者: 雍洪军;张芳军;张德贵;张晓聪;李明顺;潘光堂;张世煌;李新海;荣廷昭

作者机构:

关键词: 玉米;群体;育种潜力;杂交种

期刊名称: 核农学报

ISSN: 1000-8551

年卷期: 2014 年 28 卷 05 期

页码: 24-30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以5个国内合成群体和5个美国群体为父本,吉单261双亲自交系为母本,组配20个测交组合。基于有利等位基因频率的群体改良理论,分析了10个群体改良我国东北区杂交种吉单261产量和穗行数的育种潜力及改良策略。研究表明,供试群体具有改良杂交种性状的利用价值,辽旅综、中综3号、BSCB1等3个群体具有同时提高杂交种产量和穗行数的潜力。建议采用吉853回交吉853×辽旅综和吉853×中综3号组合,或对W9706×BSCB1组合连续自交,获得新改良系,期望实现对现有杂交种吉单261的持续改良。

分类号: S513

  • 相关文献

[1]玉米Reid-Lan.渗入Tuxpe?o种质的育种潜力分析. 王安贵,郭向阳,吴迅,刘鹏飞,祝云芳,陈泽辉. 2021

[2]玉米群体Suwanl改良M017的效果. 祝云芳,陈泽辉,王安贵,郭向阳. 2013

[3]玉米穗位叶宽与茎粗相关性的初步研究. 赵晓燕. 2011

[4]玉米群体Suwan1改良Mo17的效果. 祝云芳,陈泽辉,王安贵,郭向阳. 2013

[5]六个温热玉米群体的人工合成及特征特性. 赵丽,陈泽辉,祝云芳,王安贵,郭向阳,李娟,胡兴. 2012

[6]同一群体的12个玉米自交系配合力分析. 石运强,孙艳杰,景玉良,邵勇,魏国才,南元涛,金振国,高利,冯鑫. 2019

[7]玉米缺氮诊断与防治措施. 王囡囡. 2021

[8]黑龙江省三江平原地区影响玉米群体整齐度的因素及对策. 宋英博. 2021

[9]贵州地方玉米种质群体在改良中的遗传潜势分析. 王天宇,郭向阳,祝云芳,吴迅,王安贵,刘鹏飞,曹绍书,陈泽辉. 2021

[10]不同玉米群体间主要籽粒品质性状的差异分析. 王利锋,曹言勇,李晶晶,王浩,杜海英,李会勇. 2014

[11]玉米种质创新——进展与展望. 黎裕,王天宇. 2017

[12]基于t分布函数的玉米群体三维模型构建方法. 温维亮,赵春江,郭新宇,王勇健,杜建军,于泽涛. 2018

[13]高赖氨酸玉米F2∶3群体穗部性状与产量的相关及通径分析. 李燕,谭君,李红梅,魏明,何立群,赵后娟,杜林,刘可心,邓路长,杨俊品,唐海涛. 2020

[14]14个热带、亚热带玉米群体杂交优势组合模式分析. 吴连成,陈彦惠,张世煌,李明顺,王铁固,张明友. 2003

[15]轮回选择对豫综5号玉米群体产量性状配合力的改良效果. 库丽霞,孟庆雷,侯本军,李家富,刘海静,陈彦惠. 2012

[16]CIMMYT玉米自交系与群体鉴定初报. 冯芬芬,董海合,周旭东. 1998

[17]两个热带玉米复合群体相互轮回选择遗传改良效益研究. 莫润秀,黄爱花,吴永升,韦新兴,谭华,邹成林,韦慧,蒋维萍,郑德波. 2013

[18]密度对玉米群体冠层内小气候的影响. 刘开昌,张秀清,王庆成,王春英,李爱芹. 2000

[19]8个群体在我国东北区玉米育种应用中的潜力分析. 雍洪军,王黎明,李明顺,张德贵,潘光堂,张世煌,李新海,荣廷昭. 2014

[20]20个玉米群体农艺性状表现及对丝黑穗病抗性评价. 张林,张宝石,李新海,李明顺,王振华. 2010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