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籼粳指数鉴定方法及亚种间杂交的分子辅助育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季文杰

作者: 李阳生

作者机构:

关键词: 水稻(Oryza sativa L.);亚种间杂交;籼粳指数;遗传距离(GD);分子标记辅助选择(MAS)

期刊名称: 湖北农业科学

ISSN: 0439-8114

年卷期: 2018 年 24 期

页码: 41-45

摘要: 籼粳交F1株高、生育期超亲、结实率低、子粒充实度差是长期困扰水稻(Oryza sativa L.)亚种间杂交育种的几大难题。通过对水稻籼粳指数鉴定方法的发展、遗传距离与杂种优势关系的研究进行总结,并结合株高、抽穗期、育性基因及库源关系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讨论分子标记方法在水稻育种工作中的应用前景,以期为水稻籼粳亚种间杂种优势利用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分类号: S511

  • 相关文献

[1]籼粳稻亚种间杂种优质利用研究进展. . 1990

[2]水稻广亲和基因在RFLP图谱上的初步定位. 刘蔼民,李和标,张启发,姜晓红,师素云,杨官品. 1992

[3]水稻籼粳杂交试管受精的研究. 宋佩伦. 1993

[4]普通丝瓜与有棱丝瓜亚种间杂交的正反交效应分析. 宋波,苏小俊,陈洁,单奇伟,安林海,徐海,袁希汉,陈劲枫. 2008

[5]小白菜与大白菜亚种间杂交减数分裂染色体行为观察. 陈龙正,徐海,宋波,樊小雪. 2015

[6]长顺绿壳蛋鸡的绿壳基因SNP标记的研究. 韩雪,粟朝芝,朱丽莉,顾永芬,陶宇航. 2015

[7]采用分子标记技术育成优质抗病杂交稻新组合中优218. 彭应财,李文宏,方又平,樊叶扬. 2004

[8]opaque-2玉米近等基因系的构建与赖氨酸含量快速检测. 陈岩,宋丽雅,周志强,张德贵,颜娜,张世煌,李新海,郝转芳,翁建峰. 2013

[9]野生稻高产QTL导入晚稻恢复系的增产效果. 邓启云,陈立云,邓化冰,庄文,熊跃东. 2006

[10]野生稻高产QTL的分子标记辅助育种进展. 邓启云,陈立云,邓化冰,庄文,熊跃东. 2005

[11]野生稻增产QTL导入超级杂交中稻父本9311的增产效果. 邓启云,陈立云,杨益善,刘桂明,庄文,熊跃东. 2007

[12]野生稻高产基因及其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研究. 袁隆平,梁凤山,李继明,李新奇,王乐光,王斌. 2004

[13]野生稻增产QTL导入9311之近等基因系的构建. 邓启云,陈立云,杨益善,庄文,熊跃东. 2005

[14]植物分子育种研究进展. 戴瑞强,张林,扈东青,赵卫国,潘刚,刘利. 2009

[15]高产抗病杂交水稻新组合天优2180. 彭应财,甘朝洪,李传国,梁世胡. 2012

[16]中国冬小麦品种多酚氧化酶活性基因等位变异检测及其分布规律研究. 肖永贵,何心尧,刘建军,孙道杰,夏先春,何中虎. 2008

[17]运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改良9311白叶枯病抗性的研究. 周元飞,戚华雄,万丙良,卢兴桂,夏明元,章琦,牟同敏. 2003

[18]粳稻柱头外露率QTL定位. 李威,圣忠华,朱子亮,魏祥进,石磊,邬亚文,唐绍清,王建龙,胡培松. 2017

[19]野生稻增产QTL导入明恢63之回交近交系的构建. 邓启云,陈立云,杨益善,庄文,熊跃东. 2007

[20]长生07谷子品系的创制及基于MAS的遗传分析与评价. 王晓宇,郝晓芬,张正,刘鑫,王雪梅,王节之,王根全. 2018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