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松少耕技术对土壤物理性状及玉米产量的影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宫秀杰
作者: 宫秀杰;钱春荣;于洋;马军韬;肖佳雷;王俊河
作者机构:
关键词: 玉米;深松;少耕;土壤物理性状;产量
期刊名称: 黑龙江农业科学
ISSN: 1002-2767
年卷期: 2009 年 05 期
页码: 38-40+46
收录情况: CSCD
摘要: 通过对土壤容重、土壤含水量、土壤田间持水量及产量的测定和分析,研究了深松少耕技术对土壤物理性状、水分利用率、土壤蓄水能力及玉米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深松少耕后,土壤容重在土壤耕层10~40 cm的范围内比对照降低22.1个百分点;土壤含水量在土壤耕层10~30 cm范围内高于对照,差异达显著水平,并在15~25 cm达极显著水平;土壤耕层0~50 cm范围内田间持水量均高于对照,差异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同时,深松少耕后玉米田增产1 602 kg.hm-2,差异达到显著水平。
分类号: S513
- 相关文献
[1]深松对土壤物理性状及玉米产量的影响. 陈强,王雪娇,张琛平,张建强,刘志雄,解飞,李强. 2016
[2]深松对半干旱区土壤物理性状及玉米产量的影响. 高盼,刘玉涛,徐莹莹,杨慧莹,王晨,王宇先,徐婷. 2021
[3]深松免耕技术对土壤物理性状及玉米产量的影响. 宫秀杰,钱春荣,于洋,赵杨,姜宇博,王俊河,马军韬. 2009
[4]不同耕作方式对辽西地区土壤物理性状及玉米产量的影响. 董智,董俊,张晓红,刘洋,苏建党,侯志研,张旭. 2022
[5]不同耕作方式对土壤物理性状及玉米产量的影响. 程伟东,钟昌松,范继征,石达金,刘永红,闫飞燕. 2014
[6]半干旱区中耕深松对土壤水分和作物产量的影响. 肖继兵,孙占祥,杨久廷,张玉龙,郑家明,刘洋. 2011
[7]辽西北半干旱区土壤深松对玉米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邹洪涛,张玉龙,黄毅,宋浩文,虞娜,张玉玲,孙占祥. 2009
[8]不同深松处理对东北盐碱土耕层结构及玉米产量的影响. 王宇先,王俊河,任翠梅,刘玉涛,杨慧莹,徐莹莹,高盼,赵蕾,胡继芳. 2018
[9]辽沈地区深松改土对玉米产量形成及土壤性状的影响. 史磊,王延波,肖万欣,徐亮,赵海岩. 2016
[10]黑土区深松改土对玉米产量形成和土壤性状的影响. 王俊河,郝玉波,姜宇博,钱春荣,于洋,宫秀杰,李梁. 2014
[11]深松耕作对玉米水分利用和产量的影响. 刘战东,刘祖贵,宁东峰,秦安振,南纪琴,张霄,肖俊夫. 2015
[12]DSSAT模型对长期保护性耕作与土壤改良措施下玉米生长过程的模拟及验证. 杨永辉,武继承,丁晋利,张洁梅,高翠民,潘晓莹,王越,何方. 2017
[13]深松免耕种植对土壤环境及玉米产量的影响. 孙贵臣,冯瑞云,陈凌,穆志新,张瑞军,阎晓涛,闫贵云. 2014
[14]黑龙江早熟地区深松对玉米产量及土壤状态的影响. 杨耿斌,刘兴焱,王立春,何长安,纪春学,王辉,张恒,毛彦芝. 2014
[15]深松对密植条件下夏玉米产量及其花后物质生产的调控机制. 孙雪芳,丁在松,王新兵,周宝元,马玮,赵明. 2015
[16]深松与播期对玉米冠层结构及产量性状的影响. 于吉琳,齐华,张振平,张卫建,刘明,刘颖,唐建华,林志强. 2013
[17]长期少耕对玉米产量与土壤生态环境的影响(1983~2002). 何奇镜,佟培生,边少锋,张丽华. 2004
[18]阜蒙县保护性耕作模式对比分析. 钟钢. 2024
[19]寒地花生-玉米轮作少耕高产栽培技术. 钟鹏,刘杰,孙彬,张楠,王粟,于洪久,王大蔚. 2016
[20]增密、少耕与化控耦合对玉米产量及光合特性的影响. 兰天娇,张晓龙,贺明,司雨,郑培峰,吕艳杰,王永军. 2023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玉米秸秆连年不同方式还田对玉米产量及土壤细菌群落组成的影响
作者:徐洪岩;郝玉波;张微;刘丽;张明爽;孔德崴;何长安;于倩倩;张树棣;钱春荣
关键词:秸秆还田;玉米连作;产量;根系;土壤微生物
-
基于Cite Space对马铃薯面制品研究的可视化分析
作者:于洋;宁成博;龚凡;张忆洁;宋芳芳;徐艳文
关键词:马铃薯面制品;CiteSpace;可视化
-
植物染色体重排在作物遗传改良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作者:薛皦;朱庆锋;陈沛;冯彦钊;于洋
关键词:染色体重排;作物;育种;基因编辑;遗传多样性;遗传改良
-
紫穗槐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2)基因的克隆及抗旱性功能验证
作者:张艺腾;管清杰;于洋;郝玉波;姜宇博;宫秀杰;吕国依;钱春荣
关键词:紫穗槐;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干旱;转基因;烟草
-
东北冷凉气候区玉米秸秆还田现状及展望
作者:刘春光;胡水清清;马襄鸿;于洋;程正海;岳玉兰
关键词:春玉米;秸秆全量还田;耕作模式
-
我国大豆种业科技创新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
作者:王文月;姚志鹏;于洋;葛毅强
关键词:大豆;粮饲安全;产业现状;种业科技创新;问题短板;对策建议
-
优质食用大麦青稞新品种-龙稞2号
作者:孙丹;刁艳玲;尚佳薇;刘广阳;王秀君;王月超;刁鹤楠;于洋;王翔宇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