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柚果肉组分的降糖作用及其降糖成分分布研究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王艳丽

作者: 王艳丽;张俊;褚武菁;陆胜民

作者机构:

关键词: 胡柚;不同极性5个组分;乙醇提取物;3T3-L1脂肪细胞

期刊名称: 营养学报

ISSN: 0512-7955

年卷期: 2015 年 37 卷 02 期

页码: 173-177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目的研究胡柚果肉不同极性组分单独和相互对3T3-L1脂肪细胞摄取葡萄糖的影响,并测定已知具有降血糖功效的成分在这些组分中的分布。方法将胡柚果肉乙醇提取物(EE)分成极性大小依次增加的石油醚、二氯甲烷、乙酸乙酯、正丁醇和水5个组分,测定其加入1 mg/L EE(EE1)前后3T3-L1脂肪细胞对葡萄糖的消耗量;并测定黄酮、类胡萝卜素、柠檬苦素、诺米林、橙皮苷和柚皮苷等成分在这些组分中含量。结果胡柚果肉中各组分均可促进3T3-L1脂肪细胞葡萄糖消耗;在加入EE1后,二氯甲烷组分和正丁醇组分与其联合作用效应与它们和EE1单独作用效应之和相比,促进3T3-L1脂肪细胞摄取葡萄糖的量基本相同,而石油醚组分(20 mg/L、30 mg/L)、乙酸乙酯组分(20 mg/L、30 mg/L)和水组分(20 mg/L、30 mg/L)与其联合作用效应与它们和EE1单独作用效应之和相比,显著抑制3T3-L1脂肪细胞摄取葡萄糖(P<0.01);具有降血糖功效的黄酮类化合物主要分布在乙酸乙酯组分中,柚皮苷和橙皮苷含量较高,柠檬苦素类化合物主要存在于二氯甲烷组分中,含有柠檬苦素和诺米林,类胡萝卜素主要存在于石油醚组分中。结论胡柚果肉石油醚组分、乙酸乙酯组分和水组分中的某些物质会对3T3-L1脂肪细胞摄取葡萄糖发生拮抗作用。

分类号: R285

  • 相关文献

[1]茶多酚和槲皮素对炎性脂肪细胞信号通路和炎性因子的影响. 檀昕,程安玮,孙金月,谷春梅,刘超,郭溆. 2018

[2]食用菌提取物对胰岛素抵抗细胞体外糖代谢的影响. 张超,汪雯翰,杨焱,颜梦秋,冯娜,张劲松. 2017

[3]胡柚及其芽变品系抗寒性研究初报. 温明霞,林媚,聂振朋,冯先桔,平新亮,蔡文,王燕斌. 2008

[4]胡柚中抑制α-葡萄糖苷酶活性组分的研究. 张俊,何静,周锦云,陆胜民. 2013

[5]沼液替代化肥对土壤肥力与胡柚品质的影响. 黄海丽,庄海峰,张春荣,党洪阳,平立凤,张昌爱,樊宙,单胜道. 2021

[6]胡柚上柑橘衰退病毒的分子检测. 武晓云,刘琦,郭玉双,武小霞. 2011

[7]胡柚果肉不同极性提取物对3T3-L1脂肪细胞葡萄糖摄取率、白细胞介素-6及游离脂肪酸的影响. 褚武菁,张俊,陆胜民. 2014

[8]胡柚果醋生产菌种的筛选与鉴定. 刘欠欠,杨颖,陆胜民,陶宁萍,夏其乐,邢建荣. 2010

[9]胡柚果醋的发酵工艺研究. 杨颖,邢建荣,陆胜民,夏其乐,陈剑兵. 2011

[10]胡柚全果饮品加工工艺和保质期研究. 邢建荣,程绍南,夏其乐,陈剑兵,陆胜民. 2014

[11]胡柚果皮果糕加工关键技术研究. 夏其乐,张俊,杨颖,陆胜民,周锦云. 2012

[12]紫背天葵乙醇提取物对健康小鼠血糖的调节效应. 郑子新,唐晓伟,薛长勇,张永. 2007

[13]海滨木槿茎的化学成分. 姜杉,宋正达,李丕睿,黄佳楠,廖盼华,冯煦,陈雨. 2019

[14]花生红衣乙醇和水提取物的抗氧化性与抑菌活性比较研究. 熊柳,张磊,张吉民,孙庆杰. 2012

[15]木薯叶乙醇提取物对小鼠急性毒理的研究. 陶海腾,陈晓明,吕飞杰,台建祥,付勤. 2009

[16]夹竹桃叶提取物对福寿螺的杀螺活性. 董道青,陈建明,俞晓平,陈列忠. 2009

[17]桑黄乙醇提取物对乳制品有害菌的抑制作用. 王钦博,杨焱,齐晓彦. 2016

[18]利用常压室温等离子体诱变技术选育高产黄酮的桑黄菌株. 张赫男,汪雯翰,曲德辉,唐传红,张劲松,吴迪,杨焱. 2018

[19]菊苣茎不同极性溶剂提取物的抑菌效果及抗氧化作用研究. 韩畅,苏林洁,刘星,党婷,秦冬梅,张云生. 2019

[20]老鹳草乙醇提取物中黄酮类化合物和挥发性组分及其抗菌活性. 李宇,刘海华,刘翠君,由金文,赵仁君,石爱华,何美军. 2020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