酿酒酵母培养物对内毒素诱导的鹅肠上皮细胞炎性损伤的缓解作用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闫乐艳

作者: 闫乐艳;邵春荣;李悦;闫俊书;奚雨萌

作者机构:

关键词: 酿酒酵母培养物;内毒素;鹅肠上皮细胞;炎性损伤;抗氧化功能

期刊名称: 动物营养学报

ISSN: 1006-267X

年卷期: 2022 年 011 期

页码: 7392-7401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本试验旨在研究酿酒酵母培养物(YC)对内毒素(LPS)诱导的原代鹅肠上皮细胞炎性损伤的缓解作用。试验利用混合酶消化法成功获得原代鹅肠上皮细胞,通过1μmol/L LPS处理建立肠上皮细胞炎性损伤模型;并分别选取浓度为100、300和500 mg/L的YC溶液预处理细胞,分析YC对LPS诱发的炎性损伤的缓解作用。试验采用CCK-8法测定细胞活性,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炎性因子及核转录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基因表达,荧光探针法分析细胞活性氧(ROS)浓度,并通过测定抗氧化酶活性评价细胞氧化应激状态。结果表明:1μmol/L LPS可诱导肠上皮细胞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8(IL-8)基因相对表达量显著上调(P<0.05),同时显著或极显著上调Toll样受体2A(TLR2A)(P<0.01)、Toll样受体4(TLR4)(P<0.01)、髓样分化因子88(MyD88)(P<0.05)、NF-κB(P<0.01)等NF-κB信号通路基因相对表达量;而使用300和500 mg/L浓度的YC预处理可抑制LPS诱导的炎症反应,减少ROS生成。同时,300 mg/L的YC预处理还可显著缓解LPS引起的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下降(P<0.05),降低细胞丙二醛(MDA)和一氧化氮(NO)含量(P<0.05)。由此可见,YC可调节鹅肠上皮免疫平衡,缓解炎性损伤,还可通过提高肠上皮细胞对氧自由基的清除能力及抗氧化能力,保护肠上皮细胞的正常功能。

分类号: S835

  • 相关文献

[1]酿酒酵母培养物对泌乳奶牛生产性能、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及血清指标的影响. 周东年,姚琨,谢申猛,李斌,周福通,李胜利,余雄. 2018

[2]酿酒酵母培养物对哺乳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 罗强,李宁,郑梓,刘仲昊,周定方,闫峻. 2021

[3]日粮中添加酿酒酵母培养物对肉牛生产性能及经济效益的影响. 高慧兰,侯鹏霞,梅宁安,梁小军. 2017

[4]酿酒酵母培养物对瘤胃内环境和免疫功能的影响及其在反刍动物上的应用. 张书阅,熊本海,刘明,蒋林树. 2021

[5]痛风雏鹅肾组织损伤的RNA-seq分析. 邵春荣,黄远丕,黄运茂,应诗家,奚雨萌,施振旦. 2020

[6]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对脂多糖诱导的奶牛乳腺上皮细胞炎性损伤和凋亡的干预作用. 宝华,户春丽,安彦昊,张春华,马燕芬. 2024

[7]戊酸钠对脂多糖诱导急性肠炎损伤小鼠的治疗作用. 云燕,孙梦珍,纪雯雯,王翀,李进军,茅慧玲. 2024

[8]体外法研究壳聚糖对无乳链球菌诱导的奶牛乳腺上皮细胞炎性损伤的保护作用. 孙铭维,童津津,蒋林树,熊本海,毛胜勇. 2020

[9]致犊牛脑炎大肠杆菌对细胞及小鼠的致病性. 党士荣,操义恒,贾开文,姜美奇,周霞,吴桐忠,黄新,钟发钢,韩猛立,张倩,王晓兰,王子杰. 2024

[10]鲎试剂检测中药提取物中的内毒素——动态浊度法. 林锋强,胡松华,姚治. 2003

[11]动物用质粒DNA内毒素去除方法的建立及其质量检验. 张泉,袁燕,袁维峰,孙怀昌,朱鸿飞. 2009

[12]饲用甜高粱青贮对绵羊血常规及血清内毒素浓度的影响. 侯明杰,周恩光,付晓悦,尚占环,王虎成. 2018

[13]中药方剂白头翁汤抗细菌内毒素的作用研究. 胡屹屹,穆祥,胡元亮. 2011

[14]抑制载鸭水体有害细菌和内毒素污染对肉鸭生长性能的影响研究. 刘丽,李炎明,许爱红,应诗家,赵伟. 2015

[15]6种中药生物碱对内毒素诱导内皮细胞分泌白介素-1α、NO和6-酮-前列腺素F_(1α)的影响. 胡屹屹,何孔旺,温立斌. 2012

[16]细菌内毒素的检测方法及其研究进展. 张吉鹍. 2020

[17]卡介菌多糖核酸对内毒素诱发的实验性山羊乳腺炎乳腺组织的保护研究. 苗晋锋,马海田,贾雪波,邹思湘,陈伟华. 2007

[18]白头翁汤及其主要成分对LPS诱导内皮细胞分泌NO、E-selectin和IL-8的影响. 胡屹屹,穆祥,胡元亮. 2012

[19]栀子中的营养活性物质及其组方在猪生产中的应用示例分析. 张震宇,张吉鹍. 2020

[20]益生菌对载鸭水体和产蛋性能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 应诗家,许爱红,戴子淳,郗正林,何宗亮,匡伟,赵伟,吴云良,施振旦. 2015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