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玉米带田一种作物施用氮肥对配对作物氮营养的影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金绍龄
作者: 金绍龄;张丽慧;李隆
作者机构:
关键词: ~(15)N标记氮肥;小麦玉米带田;氮营养
期刊名称: 西北农业学报
ISSN: 1004-1389
年卷期: 1993 年 2 卷 03 期
页码: 1-6
摘要: 用~(15)N标记研究小麦玉米带田施给小麦或玉米的氮肥对配对作物氮营养的影响,结果发现:施给小麦的氮肥,小麦利用了52.0%,玉米利用了3.8%;施给玉米的氮肥,玉米利用了38.3%~55.8%,小麦利用了6.9%~10.8%。试验还证明,吸收玉米氮肥最多的是与玉米相邻的第1行小麦,其他行吸收极少。说明生长季节内氮肥在供试土壤中的横向移动距离(单向)尚未超过小麦行距的2倍(约30cm)。
分类号:
- 相关文献
[1]施肥对河西绿洲灌区小麦玉米带田产量及效益的影响. 胡新元,马忠明,崔云玲,杨君林. 2010
[2]氮营养对褐飞虱在IR64稻株上取食和产卵行为的影响(英文). 吕仲贤,俞晓平,HEONG Kong-luen,胡萃. 2005
[3]硝态氮与铵态氮. 奚振邦. 2011
[4]基于数字图像处理技术的玉米氮肥营养状态诊断. 刘洪见,曾爱平,郑丽敏. 2007
[5]基于RGB颜色空间的早稻氮素营养监测研究. 叶春,刘莹,李艳大,曹中盛,张丽娜,刘继忠. 2020
[6]甜菜氮营养对蔗糖积累转化及有关酶活性的调节. 于海彬,蔡葆,王桂岚. 1995
[7]海南露地辣椒施氮效应研究. 王敏,张文,黄绍文,肖日新,翁艳梅,唐继伟,吉清姝. 2011
[8]甘蓝型双低“三系”杂交油菜高产制种技术研究 V-1.宁杂1号三系亲本氮营养吸收积累分布差异. 高建芹,浦惠明,陈新军,张洁夫. 2003
[9]不同氮水平对高油玉米吉油一号籽粒产量及其营养品质的影响. 黄绍文,孙桂芳,金继运,何萍,王秀芳,张国刚,谢佳贵,张宽. 2004
[10]小麦氮营养效率的种间差异与机理研究进展. 郭战玲,沈阿林. 2004
[11]棉株氮营养状况评估方法的比较研究. 王巧兰,吴礼树,赵竹青,赵林萍,Derrick Oosterhuis. 2005
[12]基于高通量测序的氮高效相关基因的鉴定. 郝青南,王程,陈水莲,沙爱华,单志慧,陈海峰,周蓉,周新安. 2012
[13]氮营养对两种红树植物根际去除柴油污染的影响. 赵北北,刘永,李纯厚,徐姗楠,齐占会,肖雅元. 2015
[14]不同氮肥施用量对红菜薹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聂军,廖育林,黄绍文,唐继伟. 2011
[15]玉米氮营养基因型差异与生产的关系. 向春阳,凌碧莹,关义新,马新林. 2002
[16]氮营养对切花菊优香品质的影响. 杨迎东,冯秀丽,胡新颖. 2014
[17]嫁接冬瓜和自根冬瓜氮肥肥效研究. 张文,廖道龙,云天海,朱白婢,王小娟,梁振深. 2019
[18]氮素营养研究中几个热点问题. 张夫道. 1998
[19]不同氮水平对3种叶色生菜光谱吸收特性、生长发育及营养品质的影响. 余意,杨其长,赵姣姣,刘文科. 2013
[20]棉花不同熟性品种苗期氮的营养特性. 唐薇,辛承松,李庆珍,杨静. 2001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玉米||豌豆间作体系生产力对覆膜方式及化肥施用量的响应
作者:郑浩飞;逄蕾;孙建好;赵建华;于瑞鹏;李隆
关键词:玉米||豌豆间作;覆膜;减施化肥;养分吸收;粗蛋白产量
-
芥菜型油菜毛状根诱导体系构建及TTG1基因功能初步研究
作者:李隆;程成;伍小方;张大为;刘丽莉;周静;周美亮;张凯旋;严明理
关键词:芥菜型油菜;毛状根;诱导条件;TTG1基因;原花色素
-
玉米行距变化对间作系统生产力及玉米生长的影响
作者:赵建华;孙建好;李隆;李伟绮
关键词:小麦/玉米间作;蚕豆/玉米间作;行距;系统生产力;生长速率
-
灌漠土上连续间作对作物生产力和土壤化学肥力的影响
作者:柳欣茹;包兴国;王志刚;李隆
关键词:间作;生产力;土壤有机质;土壤全氮;土壤有效磷;土壤速效钾
-
玉米/鹰嘴豆间作条件下不同施磷量对灌耕灰钙土无机磷组分的影响
作者:柴博;李隆;杨思存;陈英;王成宝
关键词:玉米/鹰嘴豆间作;施磷水平;无机磷组分;灌耕灰钙土;甘肃引黄灌区
-
西北地区不同间套作模式养分吸收利用及其对产量优势的影响
作者:唐明明;董楠;包兴国;卢秉林;张炜平;张美俊;章芳芳;李隆
关键词:养分吸收;养分利用;产量优势;间套作;生态位分离
-
间套作体系土壤磷素吸收优势和机理研究进展
作者:夏海勇;李隆;张正
关键词:间套作;磷;根系形态和生理;生态位互补;种间促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