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淮海区主推玉米品种子粒主要矿物质元素含量分析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薛艳芳

作者: 薛艳芳;张慧;刘开昌;夏海勇;高英波;王庆成;温立玉;孔玮琳;张虎虎;付希强;齐世军;李宗新

作者机构:

关键词: 玉米;矿质元素;植酸;生物强化

期刊名称: 玉米科学

ISSN: 1005-0906

年卷期: 2017 年 25 卷 05 期

页码: 56-62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对黄淮海区36个主推玉米品种子粒各微量和常量矿物质元素含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玉米子粒Zn、Fe、Mn和Cu浓度变化范围分别为16.2~24.0、17.7~32.9、3.3~7.4和1.1~2.4 mg/kg,其平均浓度分别为20.1、23.0、4.5和1.6 mg/kg,变异系数分别为10.3%、23.0%、23.9%和22.1%。Ca和Mg浓度范围分别为37.8~93.5和1 002.1~1 357.4 mg/kg,平均浓度分别为68.3和1 163.2 mg/kg,变异系数为25.3%和7.9%。N,K和P浓度范围分别为8.9~14.0、3.2~4.8和2.2~3.0 g/kg,平均浓度分别为11.5,3.9和2.6 g/kg,变异系数分别为12.4%,10.7%和8.3%。子粒中60.2%~85.9%的P以植酸磷形态存在,与Zn和Fe均无相关性;Zn和Fe同时与Mn、Mg和K呈显著正相关,表明玉米子粒中Zn、Fe、Mn、Mg和K浓度提高的同时不会提高植酸P浓度,有利于提高子粒Zn和Fe的生物有效性。

分类号: S513

  • 相关文献

[1]水稻籽粒植酸含量的环境变异及其与矿质元素间关系. 黄福灯,刘鑫,李春寿,程方民. 2009

[2]玉米高无机磷突变体的选育和特性研究. 徐秀红,吕桂华,郭国锦,陈坚剑. 2018

[3]玉米中植酸代谢研究的策略. 张少军,陈茹梅. 2012

[4]玉米中植酸代谢及其育种. 张少军,陈茹梅. 2013

[5]玉米铁微营养生物有效性与生物强化的研究进展. 谢传晓,王康宁,张德贵,李明顺,李新海,潘光堂,陈洁,张世煌. 2007

[6]体外消化/Caco-2细胞模型评价铁生物强化玉米铁生物利用率. 张明秋,王康宁,雷激,岳向峰,谢传晓. 2009

[7]营养富集型高维生素A源玉米研究进展. 段智利,陈洪梅,黄云霄,汪燕芬. 2007

[8]黄淮海平原玉米矿质营养综合诊断指标及决定因素. 张军,王庆成,牛玉贞,王忠孝,徐庆章. 1993

[9]土壤矿质元素对玉米籽粒品质的影响. 刘晶,赵海岩,叶雨盛. 2015

[10]发芽大豆凝固型酸豆乳的研制. 刘俊梅,李琢伟,李莹,胡耀辉. 2010

[11]不同栽培方式和施氮量对稻米营养品质及植酸积累的影响. 赵宁春,张小明,叶胜海,程方民. 2009

[12]菜籽粕中抗营养因子及其去除方法的研究进展. 金晶,徐志宏,魏振承,池建伟,刘军. 2009

[13]植酸酶对家禽日粮中植酸与营养物质代谢关系的影响. 陆文总,高玉鹏,杨亚丽,王文杰,穆淑琴. 2007

[14]利用贝叶斯法进行水稻籽粒植酸含量性状的QTL定位及互作分析. 李茂柏,王慧,张建明,李丁鲁,杨润清,周宇琼,朴钟泽. 2009

[15]以豆渣为原料的素肉产品挤压前后营养因子含量变化. 吕斌,于寒松,王玉华,朴春红,刘俊梅,代伟长,胡耀辉. 2016

[16]分光光度法测定大豆中植酸含量的不确定度评估. 温舒元,范杰英,魏春雁,蔡玉红,马虹. 2019

[17]植酸和几种抗氧化物质对自由基清除能力的比较. 贾炎,涂书新,唐世荣. 2011

[18]大豆低植酸突变体籽粒的抗氧化性分析. 袁凤杰,竹龙鸣,郁晓敏,傅旭军,杨清华,金杭霞,吕晓男. 2020

[19]间接原子吸收法定量测定菜籽粕中植酸的研究. 李荣林,蒋玉琴,邵明诚. 2000

[20]间接原子吸收法定量测定菜籽粕中的植酸. 蒋玉琴,李荣林,邵明诚,田笠卿. 2000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