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野螟化学感受基因的鉴定与分析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李资聪

作者: 李资聪;刘磊;杨斌;严善春;王桂荣

作者机构:

关键词: 黄野螟;转录组;高通量测序;化学感受基因

期刊名称: 植物保护

ISSN: 0529-1542

年卷期: 2021 年 006 期

页码: 34-48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昆虫的化学感受系统在昆虫的取食、交配等多种行为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黄野螟Heortia vitessoides是一种寡食性害虫,幼虫具有聚集性、暴食性等特点,对土沉香Aquilaria sinensis危害严重。本研究使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黄野螟成虫触角和口器的转录组进行了测序,共鉴定到124个化学感受基因,包括50个气味受体(odorant receptor, OR)基因,19个离子型受体(ionotropic receptor, IR)基因,17个味觉受体(gustatory receptor, GR)基因,19个气味结合蛋白(odorant binding protein, OBP)基因,17个化学感受蛋白(chemosensory protein, CSP)基因和2个感觉神经元膜蛋白(sensory neuron membrane protein, SNMP)基因。通过系统进化和差异表达分析,对黄野螟化学感受基因的分化,以及不同性别、不同组织间的表达差异进行系统性的研究。以气味受体为例,HvitOR42、HvitOR43和HvitOR48聚在传统的性信息素受体(pheromone receptor, PR)分支,其中HvitOR42和HvitOR43在雄性成虫触角中特异性高表达,这3个气味受体可能参与识别黄野螟雌性成虫释放的性信息素。此外,HvitOR20在雌性成虫触角中特异性高表达,可能与雌性成虫交配和产卵等行为相关。本研究为进一步探究黄野螟的化学感受机制提供了分子基础,为开发以化学生态学为基础的黄野螟绿色害虫防控技术提供了理论依据。

分类号: S433.4

  • 相关文献

[1]基于新一代测序技术的昆虫转录组学研究进展. 张棋麟,袁明龙. 2013

[2]基于高通量测序的山羊卵巢基质、卵泡转录组分析. 陆婷婷,邹娴,杨镇玮,雷放,陈奕业,柳广斌,孙宝丽,刘德武,李耀坤. 2020

[3]红白锦鲤皮肤转录组测序分析. 史东杰,胡金有,王赛赛,朱华,张欣,朱莉飞,孙砚胜. 2019

[4]基于转录组数据的印度谷螟微卫星位点分析. 唐培安,陶冶心,薛昊,袁明龙. 2017

[5]基于高通量测序的麦红吸浆虫转录组分析. 蒋月丽,李彤,武予清,苗进,巩中军,段云,刘启航. 2020

[6]贵紫麦1号籽粒色素形成相关基因的差异表达. 徐熙,任明见,李鲁华,杨喜翠,徐如宏. 2018

[7]基于高通量测序的菟丝子生防菌"鲁保一号"转录组学研究. 李健,李美,高兴祥,房锋. 2021

[8]中泰南五味子转录组测序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李静宇,徐友阳,蔡时可,王继华. 2022

[9]基于高通量测序的野生毛葡萄转录组SSR信息分析. 蒋胜理,曲俊杰,周思泓,潘凤英. 2017

[10]鱼类转录组学研究概况. 段晓晨,程起群. 2021

[11]基于高通量测序技术的敖鲁古雅驯鹿鹿茸转录组分析. 鞠妍,刘华淼,何金明,王磊,赵佩,张然然,董依萌,董世武,唐丽昕,邢秀梅. 2020

[12]镉胁迫下西瓜的转录组测序分析. 王志伟,李涵,邹甜,孙波,孙小武. 2018

[13]基于高通量测序的海滨雀稗转录组学研究. 贾新平,叶晓青,梁丽建,邓衍明,孙晓波,佘建明. 2014

[14]山羊副流感病毒3型感染MDBK细胞的转录组分析. 钟纯燕,李基棕,毛立,李文良,郝飞,孙敏,刘茂军,主性,嵇辛勤,肖芳,杨蕾蕾,张纹纹. 2019

[15]基于Illumina高通量测序的岩原鲤转录组分析. 龚全,刘亚,赖见生,陈叶雨,杜军. 2016

[16]基于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麝香草酚处理禾谷镰孢菌后转录组学的变化. 高弢,史建荣. 2017

[17]传统中草药高通量测序技术RNA-seq及lncRNA挖掘的应用策略. 白晶,李力恒,孙尧,扈韵绮,付博. 2014

[18]遮光性套袋对桃果实转录组的影响. 何平,李林光,王海波,常源升,李慧峰. 2017

[19]一种绿豆柱头外露突变体的转录组分析. 宋梦媛,郭中校,苏禹霏,邓昆鹏,兰天娇,程钰鑫,包淑英,王桂芳,窦金光,姜泽锴,王明海,徐宁. 2024

[20]西藏黄牡丹授粉前后转录组测序和生物信息学分析. 张姗姗. 2017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