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热带可变电荷土壤磷素淋失临界点及其与土壤特性的关系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聂敏

作者: 聂敏;肖和艾;廖敦秀;高茹;葛体达;李裕元;吴金水

作者机构:

关键词: 可变电荷土壤;P淋失临界点;土壤理化性质;P淋失风险

期刊名称: 环境科学学报

ISSN: 0253-2468

年卷期: 2013 年 33 卷 02 期

页码: 262-269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选取我国亚热带地区16种典型可变电荷土壤,通过室内模拟试验测定其磷素(P)淋失临界点的Olsen-P含量,以及可能对其构成有影响的8个化学性质指标(pH、CEC、粘粒、有机质、交换性钙、镁和铁铝氧化物含量),以探讨可变电荷土壤P淋失临界点的特点及其与土壤相关性质的关系,并评价当前的P淋失潜在风险.结果表明:可变电荷土壤P淋失临界点的Olsen-P含量(56~123mg·kg-1)差异很大,旱地土壤临界点Olsen-P含量主要集中在低值区间(<60mg·kg-1),而水稻土临界点Olsen-P含量集中在高值区间(>80mg·kg-1);旱地土壤P淋失风险高于水稻土.主成分分析显示,可变电荷土壤的pH、粘粒、CEC、有机质、交换性钙镁、氧化铁铝等化学性质同时对其临界点Olsen-P含量构成正的或负的影响.因此,临界点Olsen-P含量与单一因素的回归分析不仅不能够确切地反映临界点Olsen-P含量与这些化学性质的关系(与pH、CEC、粘粒、交换性钙镁含量无显著相关),甚至与理论上的关联相违(与氧化铁铝含量呈负相关).与以往研究结果比较,可变电荷土壤在旱作和稻作下的P淋失临界点的Olsen-P含量都普遍高于永久电荷土壤,研究的16种可变电荷土壤的实际Olsen-P含量也远低于临界点Olsen-P含量,由此推断南方地区耕作土壤的P淋失风险仍较小.

分类号: X53

  • 相关文献

[1]可变电荷土壤的表面化学性质. 陈铭,刘更另. 1993

[2]不同农业利用方式下湘南第四纪红壤的粘粒矿物学组成与表面电荷特性. 陈铭,刘更另. 1997

[3]恒电荷土壤与可变电荷土壤对Cl~-和NO3~-吸附的差异及其机理. 徐明岗. 2002

[4]连续解吸中离子强度对可变电荷土壤和高岭石体系pH的影响. 罗文贱,张政勤,陈勇,邹献中. 2016

[5]离子强度对铁质砖红壤铜离子连续解吸的影响. 杨少海,陈勇,刘辉,魏岚,国彬,邹献中. 2014

[6]恒电荷土壤及可变电荷土壤与离子间相互作用的研究Ⅱ.共存体系中Cl~-的吸附特性. 徐明岗,季国亮. 2002

[7]铜离子吸附对可变电荷土壤与恒电荷土壤铝释放的影响. 邹献中,宁建凤,魏岚,杨少海. 2014

[8]中南地区几种土壤的表面电荷特性 Ⅲ.土壤的电荷量,电荷零点(PZC)和净电荷零点(PZNC). 刘冬碧,贺纪正,刘凡,李学垣. 1999

[9]离子强度对可变电荷表面吸附性铜离子解吸的影响:可变电荷土壤. 邹献中,陈勇,谢卓文,艾绍英. 2019

[10]硫酸根离子添加顺序对可变电荷土壤吸附铜离子的影响. 邹献中,陈勇,刘辉,许桂芝,欧俊,杨少海. 2014

[11]不同NaNO_3浓度下可变电荷土壤铜离子解吸率的分配及影响因素. 张政勤,罗文贱,陈勇,杨少海,邹献中. 2015

[12]恒电荷土壤与可变电荷土壤对Cl~-和NO_3~-吸附的差异及其机理. 徐明岗. 2002

[13]阴离子对可变电荷土壤吸附铜离子的影响机理. 邹献中,姜军,赵安珍,季国亮. 2012

[14]东祁连山不同高寒草地类型土壤表层碳、氮、磷密度特征. 杨成德,龙瑞军,陈秀蓉,徐长林,王进明. 2008

[15]连续两年秸秆还田与不同耕作方式对直播稻田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张大伟,刘建,王波,曹杨,卞新民. 2009

[16]有机无机配比施肥对‘南果梨’园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 范业宏,陈丽楠,于向华,刘秀春,张成,罗世平. 2017

[17]贵州石漠化地区不同能源草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苏生,黄瑞,韩永芬,何静. 2017

[18]抗真菌转基因水稻种植对土壤有机氮组分的影响. 李巍,陈涵贞,吕新,陈丽华,李玥仁. 2013

[19]复合微生物肥料对科尔沁区天然打草场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单玉梅,温超,陈海军,高丽娟,杨晓松,斯日古楞,李佳怡,张军,刘永志. 2017

[20]采煤塌陷地复垦方式对土壤理化特性影响研究. 焦晓燕,王立革,卢朝东,郜春花,董二伟,刘鑫. 2009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