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黑翼蚌钩介幼虫寄主鱼的人工筛选及寄生包囊形成观察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闻海波
作者: 闻海波;马学艳;徐跑;张呈祥;徐良;金武;华丹;顾若波
作者机构:
关键词: 紫黑翼蚌;寄主鱼筛选;眼斑拟石首鱼;寄生包囊
期刊名称: 水生生物学报
ISSN: 1000-3207
年卷期: 2018 年 02 期
页码: 356-363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选取16种鱼类,对紫黑翼蚌(Potamilus alatus)钩介幼虫寄主鱼进行人工筛选试验,结果表明:仅在淡水石首鱼(Aplodinotus grunniens)上获得变态发育的稚蚌,寄生变态率为(49.6±9.4)%,但是过量寄生将导致淡水石首鱼的死亡。除眼斑拟石首鱼(Soiaenops ocellatus)外,寄生在其他14种淡水鱼类均不可能实现钩介幼虫的变态。进一步扫描电镜观察显示:钩介幼虫可在与淡水石首鱼同科的眼斑拟石首鱼鳃丝寄生并形成完整的包囊,且在大规格鱼体形成包囊的速度明显快于幼鱼。但在寄生和淡水低渗双重胁迫下,眼斑拟石首鱼出现极高的死亡率,提示应进一步开展淡化驯养以提高眼斑拟石首鱼寄生后的成活率。其中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小口黑鲈(Micropterus dolomieu)、蓝鲶(Ictalurus furcatus)寄生后1—2d内脱落的幼虫几乎全部死亡,推测3种鱼体中可能存在紫黑翼蚌幼虫的致死因子。综合研究表明:紫黑翼蚌是目前发现对寄主鱼选择性最为专一的蚌类,而眼斑拟石首鱼具有作为替代寄主鱼的潜能。
分类号: S917.4
- 相关文献
[1]三角帆蚌钩介幼虫寄生包囊在3种鱼鳃丝上的形成规律. 邹军,张呈祥,闻海波,马学艳,徐良,华丹,顾若波. 2017
[2]鱼油添加量对眼斑拟石首鱼生长、脂肪代谢与血液生理的影响. 徐良,闻海波,孙光兴,马学艳,金武,华丹,顾若波,徐跑. 2020
[3]眼斑拟石首鱼暴发性传染病病原初步研究. 李凯彬,石存斌,李新辉,黄志斌,余德光. 2002
[4]紫黑翼蚌钩介幼虫在不同规格寄主鱼寄生效果及对寄主鱼营养指标的影响. 马学艳,梁建超,金武,吕国华,顾若波,徐跑,华丹,闻海波. 2023
[5]温度对紫黑翼蚌耗氧率和排氨率及其昼夜变化的影响. 马学艳,闻海波,杜兴伟,金武,华丹,顾若波. 2015
[6]饵料、底质与养殖密度对紫黑翼蚌稚蚌成活和生长的影响. 马学艳,徐良,闻海波,金武,徐跑,华丹,顾若波. 2019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菌藻协同调控水产养殖环境技术研究进展
作者:曾天宇;陈曦;孟顺龙;胡庚东;李丹丹;裘丽萍;宋超;范立民;徐慧敏;徐跑
关键词:微藻;微生态制剂;菌藻协同;水质;生长性能
-
水产养殖尾水处理技术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作者:郑仕夫;徐慧敏;陈曦;裘丽萍;宋超;范立民;李丹丹;孟顺龙;徐跑
关键词:水产养殖;尾水处理;现状;趋势
-
长江江豚保护进展与工作展望
作者:徐跑;刘凯;应聪萍;尹登花;蔺丹清;张家路
关键词:
-
梨形环棱螺11个地理种群的几何形态学分析
作者:金武;马学艳;彭刚;陈琬雯;闻海波
关键词:梨形环棱螺;地理种群;几何形态;地标;半地标
-
菌藻协同对大口黑鲈养殖水环境、生长和免疫酶活性的影响
作者:曾天宇;陈曦;徐慧敏;孟顺龙;金渝钦;胡庚东;李丹丹;裘丽萍;宋超;范立民;徐跑
关键词:大口黑鲈;小球藻;枯草芽孢杆菌;水质;生长性能
-
稻田养殖环棱螺技术
作者:毛荐;金武;王海华;谢禄生;钟礼明;姜思敏
关键词:
-
氨氮胁迫对大口黑鲈幼鱼组织结构、酶活及肠道微生物的影响
作者:魏孟申;郑涛;路思琪;强俊;陶易凡;李岩;徐跑
关键词:氨氮胁迫;抗氧化;免疫;肠道微生物;大口黑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