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Harosoy近等基因系低聚糖及其组分含量的变异分析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王晓岩

作者: 王晓岩;郝再彬;邱丽娟

作者机构:

关键词: 大豆;近等基因系;低聚糖;高效液相色谱

期刊名称: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ISSN: 1672-1810

年卷期: 2010 年 11 卷 05 期

页码: 527-534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以高效液相色谱技术检测在北京和内蒙古种植的供试材料Harosoy近等基因系的低聚糖及其组分含量,考查Harosoy近等基因系的低聚糖含量的变异和不同地点材料的低聚糖及其组分含量相互间的相关性,低聚糖及其组分含量分别与蛋白质、脂肪含量间的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内蒙古种植材料低聚糖含量的平均值均高于北京种植的材料,说明内蒙古的条件有利于大豆的低聚糖形成和贮存。北京和内蒙古的材料蔗糖含量分布范围分别是3.3%~6.5%、3.9%~6.9%,棉籽糖分布范围分别是0.6%~1.4%、0.7%~1.1%,水苏糖分布范围分别是2.7%~3.7%、2.8%~3.8%,大豆低聚糖分布范围分别是6.9%~10.9%、7.8%~11.3%。同时发现,两地种植材料的低聚糖含量间和蔗糖含量间均具有显著负相关性,蔗糖含量间r=-0.7810,低聚糖含量间r=-0.7355;低聚糖及其组分含量与蛋白质、脂肪含量间均无相关性(P>0.05)。还发现了低聚糖及其组分含量在两地稳定表达的材料共10个。

分类号: S565.1

  • 相关文献

[1]HPLC法快速检测大豆籽粒中大豆低聚糖的含量. 王晓岩,郝再彬,邱丽娟. 2010

[2]大豆活性成分研究进展. 孙明明,王萍,李智媛,吕世翔,王冠,韩英鹏,李文滨. 2018

[3]吉林省部分大豆品种(系)低聚糖含量分析. 宋志峰,金卫东,王丽,黄璜,王巍巍,张之鑫,蔡红梅,魏春雁. 2009

[4]大豆加工品质的资源筛选和遗传改良的研究 Ⅰ.大豆加工品质材料的筛选. 刘丽君,高明杰,吴俊江,杨玉芳,李玉征,梁孝莉,蒲国锋. 2002

[5]大豆突变体Gm-lpa-TW-1中低植酸性状与种子发芽率和糖份含量的相关性分析. 袁凤杰,董德坤,李百权,傅旭军,朱丹华,朱申龙. 2011

[6]电渗析技术在大豆低聚糖溶液脱盐上的应用. 王秋霜,应铁进,赵超艺,陈栋,卓敏,孙世利,晏嫦妤,凌彩金,潘顺顺,唐劲池,唐颢,黄国滋,Muhammad Muzammil Jahangir. 2008

[7]豆腐皮生产过程中低聚糖的物料平衡. 王秋霜,应铁进,杨冬梅,姜天甲,裴明黎,Muhammad Muzammil Jahangir. 2009

[8]大豆中生物活性成分及其功能. 江和源,吕飞杰,邰建祥. 2000

[9]大豆[Glycine max(L.)]成熟期近等基因系导入片段分析. 魏金鹏,鄂文弟,刘章雄,关荣霞,常汝镇,邱丽娟. 2010

[10]大豆[Glycinemax(L.)]成熟期近等基因系导入片段分析. 魏金鹏,鄂文弟,刘章雄,关荣霞,常汝镇,邱丽娟. 2010

[11]大豆品种成熟期基因型推测的研究. 宁慧霞,李英慧,刘章雄,常汝镇,关荣霞,罗淑萍,邱丽娟. 2008

[12]不同光周期条件下大豆生育期主基因的效应. 王英,吴存祥,张学明,王云鹏,韩天富. 2008

[13]大豆中6种异黄酮的高效液相色谱同步测定方法研究. 阿曼古丽牙森,邹婷婷,夏世玉,贺平丽. 2012

[14]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大豆中异黄酮的含量. 江和源,吕飞杰,邰建祥,东惠茹. 2000

[15]大豆籽粒异黄酮含量与IFS1基因相对表达量的关系. 练云,魏荷,雷晨芳,武永康,李海朝,王金社,卢为国. 2014

[16]大豆异黄酮含量相关SSR分子标记的研究. 傅旭军,朱申龙,朱丹华,袁凤杰,杨清华,郁晓敏,董德坤. 2016

[17]同时测定大豆中二苯醚类除草剂的多残留. 黎源倩,肖全伟. 2011

[18]宝收75%干悬浮剂在大豆和土壤中的残留动态研究. 张玉婷,郭永泽,刘磊,宋淑荣,邵辉. 2008

[19]测定大豆和葛根中异黄酮的高效液相色谱法. 江和源,吕飞杰,台建祥,陈斌,东惠茹,付勤. 2000

[20]正交试验法优选山药中低聚糖的提取工艺. 帅欧,吴志刚,林励,陈地灵,庄满贤,张光宪,张鹏. 2010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