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薯根腐病病原菌粗毒素对甘薯生长的影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柴一秋
作者: 柴一秋;陈利锋;王金生
作者机构:
关键词: 茄病镰孢甘薯专化型;甘薯;开花;粗毒素;组织培养
期刊名称: 植物病理学报
ISSN: 0412-0914
年卷期: 2007 年 37 卷 06 期
页码: 604-609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本文鉴定了茄病镰孢甘薯专化型[Fusarium solani(Mart)Sacc.f.sp. batatas McClure,简称FSB]引起甘薯胜利百号根腐病以及诱导胜利百号显蕾开花,并研究了菌株V100-93-06粗毒素对胜利百号组培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菌株V100-93-06对不同甘薯栽培品种呈现不同的致病性,其粗毒素能够诱导甘薯出现和病原菌寄生相似的部分症状。粗毒素原液处理胜利百号薯苗2、3、5和9 d,病情指数分别为0.9、2.8、2.5和3.0,而10倍稀释浓度的粗毒素处理2、3、5和9 d,病情指数分别为0、1.5、2.8和2.5。1~1 000倍稀释浓度的粗毒素处理胜利百号组培苗3 h,就能够诱导出现黄叶,浓度越高诱导出现黄叶数越多;对基芽和根的影响则表现为抑制基芽和根的生长,浓度越高基芽和根的数量越少;对根伸长生长的影响表现为1倍稀释浓度粗毒素抑制根的伸长生长,10~1 000倍稀释浓度都能够促进根的伸长生长。
分类号: S435.31
- 相关文献
[1]甘薯根腐病菌侵染对甘薯内源激素水平的影响. 柴一秋,陈利锋,王金生. 2007
[2]利用甘薯青枯病菌及其粗毒素测定甘薯品种抗瘟性的相关性研究. 李本金,谢世勇,陈涵贞,林时迟,种藏文,卢同. 2001
[3]利用菌毒素鉴测甘薯新品系97-10抗病性研究. 谢世勇,林时迟,李本金,种藏文,卢同. 2002
[4]用~(60)Coγ射线诱导水稻抗瘟突变体的筛选. 臧威,张淑园,张国民,李柱刚,孙剑秋,张兰兰,严善春. 2008
[5]施肥对观赏甘薯开花习性的影响. 邱才飞,彭春瑞,袁照年,邵彩虹. 2010
[6]两步外植体法高频再生麝香百合(英文). 刘菊华,金志强,韦带莲,谭光兰,徐碧玉. 2006
[7]国内甘薯组织和细胞培养. 徐刚. 1990
[8]甘薯品种南薯88的组织培养及植株再生研究. 李育明,王梅,彭正松,冯晓. 2008
[9]脱除SPVD甘薯组培苗快繁及移栽研究. 袁蕊,唐伟,孙书军,赵路宽,胡杨,马居奎,王洁,曹清河,周志林. 2021
[10]甘薯茎尖脱毒技术研究进展. 蒋明权,王钰,林毅,阮龙,张瑛. 2003
[11]甘薯微茎尖组织培养技术研究. 武宗信,解红娥,冯文龙,解晓红,陈丽. 1997
[12]甘薯组织培养高效植株再生体系的建立. 丰嵘. 1992
[13]甘薯组培苗接种固氮醋酸杆菌的初步研究. 宋亚娜,郑伟文. 2001
[14]γ射线辐照对大蒜、甘薯、酸枣、木薯、茉莉愈伤组织生长的影响. 戚文元,吴富兰. 2006
[15]四川省甘薯病毒的研究. 阎文昭,王大一,汤卫,谢红,张莉. 1993
[16]甘薯叶片组织培养一次成苗的研究. . 1993
[17]甘薯青枯菌粗毒素测定甘薯品种抗瘟性的方法研究. 卢同,种藏文,林时迟,谢世勇,李本金,陈涵贞,陈庆河. 2000
[18]利用稻瘟病菌粗毒素筛选水稻抗病突变体. 刘艳,迟铭,王宝祥,宋兆强,杨波,卢白关,李健,秦德荣,徐大勇. 2016
[19]稻瘟病菌粗毒素产生条件的研究. 臧威,孙剑秋,张国民,李柱刚,张淑园,张兰兰,严善春. 2008
[20]水稻品种对稻瘟病菌粗毒素的抗性. 臧威,张淑园,李柱刚,张兰兰,孙剑秋,严善春. 2007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共生菌在昆虫宿主抵抗病原菌侵染中的作用
作者:刘喆;刘一伦;柴一秋;杨益众;厉晓腊;蔡瑞杭;刘又高
关键词:昆虫;共生菌;外源物侵染;防御机制;微生物杀虫剂开发
-
基于抗倒伏性的大豆耐密性资源评价与筛选
作者:王金生;张瑞萍;马力;蒲国锋;王家军;王君;吴俊江;王冠;孙明明
关键词:大豆;耐密植;GGE双标图;环境稳定性;资源评价
-
高油高产大豆精量化播种施肥配套模型的构建
作者:王金生;马力;蒲国锋;王家军;张瑞萍;王君;吴俊江;季妮娜;王冠;孙明明
关键词:大豆;播种;施肥;模型;油分含量;产量
-
遂川狗牯脑夏茶酸奶制作
作者:陈裕林;曾永强;胡翊炜;刘莹;张森旺;王金生;陈盛畅;李章根;张小生
关键词:夏茶;茶酸奶;深加工
-
基于模型法的大豆抗倒伏评价方法研究
作者:王金生;蒲国锋;马力;何雯瑾;吴俊江
关键词:大豆;倒伏;抗倒指数;评价技术
-
几种杀菌剂对番茄青枯病菌的室内抑菌研究
作者:厉晓腊;方鸣;陈官菊;刘又高;蔡瑞杭;王根锷;柴一秋
关键词:青枯病;杀菌剂;农药;抑菌
-
生防药剂对草莓灰霉病的防治效果
作者:陈官菊;厉晓腊;方鸣;刘又高;蔡瑞杭;柴一秋
关键词:草莓灰霉病;生物农药;抑菌效果;田间防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