刈割高度对冬小麦再生及生物量分配的影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王茜

作者: 王茜;杨丽群;雷家运;杨景宁;王玉平;王丹丹;杨倩;沈禹颖

作者机构:

关键词: 粮饲兼用;冬小麦;留茬高度;干物质积累;株高增长;叶面积指数;光合速率

期刊名称: 草业科学

ISSN: 1001-0629

年卷期: 2017 年 34 卷 10 期

页码: 2109-2116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为确定刈割留茬高度对冬小麦(Triticum aestivum)光合产物累积及分配的影响,在温室盆栽条件下,对冬小麦陇育4号(LY)和运旱2号(YH)于分蘖期进行刈割处理,刈割留茬高度为6cm(R_6)和3cm(R_3),以不刈割为对照(CK)。结果表明,刈割留茬高度影响冬小麦株高增长,刈割后花期植株叶面积指数与CK无差异。在R_6和R_3处理下,LY的地上部生物量较CK分别下降了23%和3%,根生物量分别下降了12%和13%(P>0.05),YH的地上部生物量分别降低了22%和15%(P>0.05)、根系生物量分别下降了6%和0.1%(P>0.05)。刈割干扰使植株地上部生物量在全株中占比下降,茎干重在地上生物量占比下降,而叶干重占比上升。留茬6cm下,冬小麦花期地上、地下生物量分配格局与对照无差异,而留茬3cm下光合产物向地上部转移比例增加,意味着适度干扰可通过源库协调,释放生长冗余,维护籽粒形成。

分类号: S512.11

  • 相关文献

[1]不同品种冬小麦再生生长对刈割干扰的响应. 王丹丹,田莉华,沈禹颖,刘渊博. 2014

[2]烟农19叶绿素荧光、光合特性及产量对播期和密度的响应. 张向前,杜世州,曹承富,乔玉强,赵竹,张耀兰. 2014

[3]不同化学打顶剂对新疆棉花群体质量的影响. 王刚,韩焕勇,王旭文,陈兵. 2021

[4]不同产量潜力小麦品种冠层光截获特性及产量的差异. 梁鹏,石玉,赵俊晔,王西芝,于振文. 2018

[5]种植密度对新疆高产棉花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韩焕勇,邓福军,李保成,杨宝玉,杨利勇,林海,王新亭. 2009

[6]早熟优质陆地棉新陆早42号的高产机理. 韩焕勇,李景慧,陈兵,王方永,李保成. 2012

[7]‘红富士’苹果郁闭园间伐处理对果园结构、光能利用以及产量品质的影响. 聂佩显,薛晓敏,王来平,路超,王金政. 2019

[8]半干旱区‘冀谷31’微集水种植增产机理研究. 夏雪岩,李顺国,刘恩魁,师志刚,张德荣,张婷,陈媛,杨起旺,庞素芬,刘芳,连启超,张敏,赵建所,程汝宏. 2015

[9]大豆生长及产量和品质对不同施肥模式的响应. 张向前,杜世州,乔玉强,曹承富,李玮,赵竹,陈欢,丁永刚,尚云秋. 2024

[10]栽培模式对玉米产量形成的调控效应研究. 刘欣芳,李静,徐长成,马骏,邵帅,齐欣. 2021

[11]干旱胁迫对水稻农艺特性和产量的影响综述. 杨晓龙,汪本福,李阳,张枝盛,李进兰,余振渊,程建平. 2020

[12]双深松覆盖对丘陵旱区土壤水分和作物产量的影响. 李俊红,姚宇卿,吕军杰,张洁,丁志强,于新峰. 2013

[13]遮阴条件下不同生长调节剂对玉米的增产效应. 乔江方,刘京宝,黄璐,夏来坤,朱卫红,李川. 2013

[14]移栽行距和密度对新稻36号叶面积指数及干物质积累与分配的影响. 朱小霞,王奉斌,文孝荣,唐福森,袁杰,张燕红,赵志强,布哈丽且木,蔡栋. 2014

[15]复播油用向日葵不同密度对群体生理参数及产量的影响. 刘胜利,王鹏,柳延涛,赵刚,李万云,陈寅初. 2018

[16]吉育86在新疆高产的干物质积累与产量性状分析. 赵靓,张恒斌,曾凯,罗赓彤,战勇. 2018

[17]不同生态类型玉米品种生产潜力比较分析. 钟昌松,吕巨智,石达金,范继征,闫飞燕,卢生乔,弓雪,陈坤,刘亚利,张述宽. 2021

[18]新大豆2号高产生育动态及生理生化指标的研究. 刘胜利,孔新,任林昌,战勇,李玉梅,魏建军,罗赓彤. 2005

[19]化控对不同种植密度下玉米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刘春晓,张玉,刘强,何春梅,汪黎明,高新学,刘玉敬,董瑞,刘铁山. 2019

[20]不同种植密度条件下东北春玉米区主栽品种的适应性分析. 王金艳,李刚,马骏,孙楠,范金玲. 2015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