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猕猴桃雄株花器的性状特征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梁艳萍

作者: 梁艳萍;莫沙;陈瑶;李坤明

作者机构:

关键词: 中华猕猴桃;花期;花器性状;表型性状;数量性状;花粉量;生活力;离体萌发率

期刊名称: 贵州农业科学

ISSN: 1001-3601

年卷期: 2023 年 51 卷 011 期

页码: 126-132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摘要: [目的]探明中华猕猴桃雄株花器性状特征,为中华猕猴桃优势雄株资源筛选、保存及在生产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国家果树种质云南特有果树及砧木圃保存的XZ-1、XZ-25及XZ-44等27份中华猕猴桃雄株为材料,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倍性,通过观察雄株花器表型性状(花序类型、花瓣形状及花冠类型等9个)和测量数量性状(花朵花冠直径、花梗长度及花瓣数量等8个),结合变异分析和聚类分析研究其雄株花器性状特征.[结果]27份中华猕猴桃雄株均为四倍体.花器描述型性状较一致,雄株花序均为聚伞花序,花瓣椭圆形,6~7瓣,基部大部分重叠;花萼绿色,5~6个;花瓣内侧主色有黄、黄白、白及橙色;花丝白色(XZ-37淡绿色除外);花药长椭圆形,黄色.花朵花梗长度、花粉量、花粉生活力和离体萌发率存在明显差异,各指标的变异系数为32.65%、26.32%、34.14%和70.00%.对其花粉量、花粉生活力和离体萌发率进行聚类分析,可将27份中华猕猴桃雄株分为4类:第Ⅰ类花粉量和花粉生活力高,但花粉离体萌发率低,包括XZ-25、XZ-1、XZ-20和XZ-16等共13个雄株;第Ⅱ类花粉量、花粉生活力和花粉离体萌发率均较低,包括XZ-4、XZ-3和XZ-10等共4个雄株;第Ⅲ类花粉量、花粉生活力和离体萌发率均较高,包括XZ-44、XZ-35和XZ-19等共8个雄株;第Ⅳ类花粉生活力和花粉离体萌发率高,但是花粉量低,包括XZ-37和XZ-42共2个雄株.[结论]27份中华猕猴桃雄株花器性状变异丰富,其中8个雄株(XZ-44、XZ-35、XZ-19、XZ-34、XZ-29、XZ-13、XZ-9和XZ-8)花粉量、花粉生活力及离体萌发率均较高,可作为与其花期相遇的中华猕猴桃品种授粉候选资源.

分类号: S663.4

  • 相关文献

[1]不同观赏荷花品种深水栽培的物候特征研究. 李欣,江君,徐君,朱建华,姜红卫. 2018

[2]影响多肉植物花粉活力及离体萌发率的因素研究. 杨澜,彭强,彭婷,杜致辉,许红娟,陈之林. 2020

[3]雄性不育小麦异交结实研究进展. 刘淑英,秦志列,张风廷,马庆. 2006

[4]几种优良品种花器性状的遗传及相关分析. 吴爽,李成荃,王守海,杨仁崔,张书标. 2003

[5]辣椒花器性状与果实性状的遗传相关及因子分析. 陈学军,方荣,周坤华,缪南生. 2009

[6]大豆花器性状的遗传分析. 梁慧珍,余永亮,杨红旗,董薇,张泗举,李彩云,张海洋. 2012

[7]菊花花器性状在F_1代变异及相关联的SRAP分子标记. 张飞,陈发棣,房伟民,陈素梅. 2010

[8]萝卜雄性不育系的花器性状和形态学研究. 苏小俊,高军,袁希汉,卢成苗,徐海. 2008

[9]铁观音等5个茶树种质的花器性状初步分析. 钟秋生,陈常颂,林郑和,阮其春,彭艾. 2012

[10]辣椒花器性状的遗传分析. 张竹青,陈文超,戴雄泽,李雪峰,马艳青. 2007

[11]大豆花器与产量性状关系的研究. 曹颖妮,梁慧珍,李卫东,王辉. 2007

[12]棉属八个种(种系)的细胞质对陆地棉花器性状的影响. 华金平,韦贞国. 1992

[13]普通野生稻花器性状及异交结实性分析. 孙佩甫,郎越,裴新梧,袁潜华. 2015

[14]用流式细胞仪鉴定中华猕猴桃的多倍体. 朱道圩,杨宵,郅玉宝,易明林,理莎莎,符真珠. 2007

[15]中华猕猴桃的开花坐果特性研究. 金方伦,万敏,周光萍,黎明,韩成敏,敖学希,罗会贤,徐琼. 2013

[16]中华猕猴桃果实采后糖、酸和维生素C含量的变化. 周国忠,刘娟. 1986

[17]水果之王-中华猕猴桃. 翁伯奇. 1997

[18]中华猕猴桃基因组可变剪接事件鉴定及分析. 周晏秋,覃瑞,刘胜毅,李刚,黄军艳. 2015

[19]黄肉猕猴桃新品种先沃1号. 宋放,陈奇. 2023

[20]中华猕猴桃新品种丰悦及翠玉果实发育规律研究. 钟彩虹,王中炎. 2003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