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品种中黄55不同复叶的小叶组成及其分布特点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刘章雄

作者: 刘章雄;周蓉;常汝镇;闫淑荣;邱丽娟

作者机构:

关键词: 大豆;复叶;小叶型;比率

期刊名称: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ISSN: 1672-1810

年卷期: 2013 年 14 卷 04 期

页码: 744-748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对大豆品种中黄55的复叶类型及不同种植地点各种复叶类型分布及其着生节位进行了研究,旨在探明多小叶的变化规律。根据组成复叶中小叶的数目,可分为7类,按照侧生和顶生叶片的数量进一步分为13种叶型,其中,4类共5种叶型尚未见报道。中黄55的复叶以三出复叶为主,其他复叶的小叶数以"4叶D1型"比率较高,随着纬度的降低,复叶类型数减少;北京顺义、湖北武汉和海南三亚3个地点间各小叶型比率方差分析表明,大部分小叶型比率3点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表明复叶小叶型及其比率受环境的影响;主茎上从低节位至高节位,普通三出复叶的比率先是降低,然后再升高,而不同节位分枝的普通三出复叶的比率变化不大。通过本研究可拓宽对大豆复叶小叶型的认识。

分类号: S565.1

  • 相关文献

[1]东北“三大硬阔”叶片和叶轴质量分配比较. 张海燕,陈立明. 2016

[2]532份箭筈豌豆种质资源复叶表型多样性. 董德珂,董瑞,刘志鹏,王彦荣. 2015

[3]世界谷物贸易与市场自由化研究. 林郁,孙燕. 2010

[4]一种新型比率型次氯酸根荧光探针的合成及性能研究. 李漫,郭洁,冯新颖,周晓华,张迪,付博,王铁良. 2021

[5]穿心莲种质资源的评价与利用初报. 陈元生,罗战勇,郭尚志,杜勤,王振华. 2005

[6]氮和钾肥对大豆的增产效果. 李洪喜,焦占力,王忠. 2008

[7]赤豆三号大豆新品种选育及高产栽培技术. 魏云山,王会才,张洪涛. 2012

[8]大豆光合气体交换参数的QTL分析. 印志同,宋海娜,孟凡凡,许晓明,喻德跃. 2010

[9]我国大豆产业发展情况的研究. 闵庚梅. 2012

[10]大豆生物量与产量组分间的相关及关联分析. 晁毛妮,郝德荣,印志同,张晋玉,宋海娜,张怀仁,褚姗姗,张国正,喻德跃. 2014

[11]大豆不同类型品种开花次序观察再报. 苏黎,董钻,宋书宏. 2004

[12]大豆品种及群体结构对形态指标和产量的影响. 赵跃坤. 2013

[13]不同生态区大豆品种在赤峰地区生育期组划分研究. 张晓荣,周学超,孙德新,廉宇,刘迎春,张洪涛. 2016

[14]维他灵8号对大豆增产效应的研究. 张进成,杜小凤,钱新民,徐建明,王伟中. 1999

[15]大蒜与几种作物的高效接茬模式研究. 李锦康,董恩省,虎明洪,颜兴,李桂莲. 2007

[16]黑龙江省大豆生产特点与发展问题. 矫江,谢学军. 2009

[17]赤峰地区大豆生产情况概述. 张晓荣,丁素荣,魏云山,乌朝鲁门,王会才. 2012

[18]高产量 高脂肪 高蛋白 三高大豆辽豆22号. 王德生. 2009

[19]花期水分胁迫对大豆器官平衡和产量的影响. 白伟,孙占祥,刘晓晨,关晓雪,宋书宏,董丽杰. 2009

[20]一株大豆内生拮抗细菌XZ-2的分离和分子鉴定. 王波,周涧楠,黄忠勤,王幸,丁震乾,常勇,周兴根. 2016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