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促腐菌剂对有机废弃物堆肥效果的研究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鲁耀雄

作者: 崔新卫;龙世平;范海珊;边文亮;陈山;彭福元

作者机构:

关键词: 有机废弃物;菌剂;堆肥;腐熟;循环利用

期刊名称: 中国土壤与肥料

ISSN: 1673-6257

年卷期: 2017 年 04 期

页码: 147-153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为了促进当地农业有机废弃物资源的循环利用,以牛粪、鸡粪、食用菌渣为堆肥原料并协调碳氮比为30∶1,添加不同的微生物菌剂进行堆肥,研究堆肥过程中的温度、pH值、全氮、铵态氮、硝态氮和发芽指数的变化趋势,比较不同菌剂处理在堆肥前后养分含量的差异。结果表明,枯草芽孢菌剂和EM菌剂处理堆肥初期升温快,发酵基和速腐剂处理堆肥初期升温相对缓慢;枯草芽孢菌剂处理高温阶段温度基本上维持在70℃上下,堆肥前后氮素损失率最大为33.18%,发芽指数最低,而EM菌剂处理的高温阶段温度维持在55~68℃,氮素损失率最小为10.73%,发芽指数在堆肥21 d为51.55%,达到了基本腐熟,堆肥35 d为84.27%,达到了完全腐熟,堆肥腐熟快于其他处理。因此,在利用牛粪等有机废弃物进行高温好氧堆肥过程中,需要选择具有多种微生物能够相互协调作用并适应高温堆肥的菌剂,并且菌剂用量适宜,以达到减少氮素损失,提高堆肥的效果。

分类号: S141.4

  • 相关文献

[1]有机物料不同配比堆肥过程的差异分析. 崔新卫,龙世平,范海珊,彭福元. 2016

[2]基质腐熟处理前后对百合生长发育及切花品质的影响. 李淑英,周丽霞,董丽. 2010

[3]基质腐熟处理前后对百合生长发育及切花品质的影响(英文). 李淑英,周丽霞,董丽. 2010

[4]稻草及稻草循环利用后的废弃物还田效益研究. 李明德,蔡立湘,聂军,廖育林,刘琼峰. 2009

[5]广东省畜禽养殖场有机废弃物资源化循环利用探讨. 徐培智,解开治,陈建生,张发宝,唐拴虎,黄旭. 2008

[6]稻草及其循环利用后的有机废弃物还田效用研究. 吴海勇,聂军,石生伟. 2010

[7]稻草循环利用后的废弃物在油菜上的应用效果研究. 李明德,黄科延,聂军,廖育林,刘琼峰. 2009

[8]有机固体废弃物堆肥的腐熟度评价指标. 刘卫星,顾金刚,姜瑞波,洪坚平. 2005

[9]林果枝粉碎物腐熟剂的作用机理及效益分析. 刘伟,张成德,田翔. 2020

[10]极端嗜热功能菌筛选及其促进堆肥腐熟效果研究. 王玉,张晶,曹云,吴华山,黄红英,刘爱民. 2020

[11]分阶段接菌对中药残渣堆肥腐熟度及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陆晓林,白红艳,张爱悦,戴传超,马艳,贾永. 2021

[12]翻堆频率及调理剂对城市生活垃圾堆肥腐熟的影响. 葛春辉,唐光木,徐万里,张云舒,邵华伟. 2013

[13]微生物发酵菌剂对猪粪堆肥腐熟的影响. 刘益仁,刘光荣,李祖章,周荣娇,潘新群,李建国. 2006

[14]大棚种菜前先做四件事. 焦自高. 1998

[15]油茶壳-蚕沙不同碳氮比堆肥的腐熟效果. 蒋越华,范稚莲,时鹏涛,李鸿,吴凤,黄海连,杨丹亚,莫良玉. 2024

[16]粪便高温堆肥及其施用效果研究综述. 夏炜林,黄宏坤,杨尧,漆智平. 2007

[17]不同接种剂对芦笋秸秆腐熟的影响. 丁能飞,刘琛,郭彬,李华,傅庆林,杨承虎,陈丽萍. 2024

[18]园林废弃物堆肥红外光谱特性分析. 徐玉坤,孙向阳,栾亚宁,曲萍,姜美玲,张璐,李文玉. 2014

[19]中药渣堆肥过程中氮素转化及相关微生物菌群变化的研究. 鲁耀雄,高鹏,崔新卫,卢红玲,陈冬祥,龙世平,彭福元. 2018

[20]生活垃圾堆肥处理研究. 田阳,项娟,路垚,李妍,梁海恬,何宗均. 2020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