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非鱼质构重组产品凝胶特性及加工品质优化研究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林莉莉

作者: 林莉莉;黄卉;马海霞;杨少玲;邓建朝;陈胜军

作者机构:

关键词: 罗非鱼;质构重组;品质变化;配方

期刊名称: 渔业研究

ISSN: 2096-9848

年卷期: 2024 年 46 卷 005 期

页码: 480-489

摘要: [目的]开发高品质罗非鱼质构重组产品,提升罗非鱼加工副产物鱼块及碎鱼肉的综合利用.[方法]本文以奥尼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 ♀×O.aureus ♂,以下简称罗非鱼)鱼块、碎鱼肉为原料,利用质构重组技术对罗非鱼鱼肉重组工艺进行研究.以质构特性、持水率、凝胶强度、感官评价为指标,研究了鱼肉添加形态及外源性添加剂添加方式对质构重组产品品质的影响,并在外源添加剂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优化罗非鱼质构重组条件.[结果]在罗非鱼鱼块和碎鱼肉中分别加入谷氨酰胺转氨酶、酪蛋白酸钠、食盐等辅料后再混合,可使鱼块与碎肉紧密、均匀的结合,改善罗非鱼质构重组产品的质构特性和凝胶强度,显著提升产品品质.产品在组织形态、风味、口感、可接受度等感官评价结果较好,在感官上与整鱼鱼肉更接近.谷氨酰胺转氨酶添加量、海藻酸钠添加量和酪蛋白酸钠添加量对质构重组产品的凝胶特性和质构特性均有显著的影响,优化的质构重组条件:谷氨酰胺转氨酶添加量为 3%、海藻酸钠添加量为 0.2%、酪蛋白酸钠添加量为 2%,得到的质构重组产品的凝胶强度为 316.52 g·cm.[结论]外源添加剂可显著改善罗非鱼重组鱼肉的凝胶强度和质构特性,提升质构重组产品的品质.[意义]以罗非鱼加工副产物为原料开展高值化综合加工利用,可提高原料利用率,优化的配方可解决罗非鱼质构重组产品凝胶性不高的问题,显著提升了产品的凝胶特性和品质,为开发高品质鱼糜制品提供理论依据,同时也有助于提高罗非鱼产业的经济效益.

分类号: S917.4

  • 相关文献

[1]改性荞麦粉对小麦面粉粘度特性的影响. 张影全,益民,张波. 2013

[2]质构重组技术平台的构建与功能开发. 魏益民,康立宁,张汆,张波,毕金峰,钟耕. 2005

[3]牛肉红朱橘采后常温贮藏期的品质变化. 李文云,陈守一,李金强,袁启凤. 2011

[4]基于电子鼻技术的蓝莓果实品质变化研究. 郑秀艳,黄道梅,孟繁博,陈曦,李国林,李咏富,林茂. 2016

[5]超高压处理的香蕉汁在贮藏期间的品质变化. 郑欣,余元善,吴继军,徐玉娟,肖更生,黄婉华. 2014

[6]火龙果果实常温贮藏性能研究. 王彬,郑伟,彭玉基. 2009

[7]化学试剂处理对贮藏后马铃薯品质变化的影响. 丁映,张敏,雷尊国,范士杰. 2009

[8]泥蚶气调保鲜过程中品质变化的动力学模型研究. 傅玉颖,李学鹏,励建荣,段青源. 2009

[9]茶多酚和迷迭香结合Nisin对冷藏鲈鱼品质的影响. 鞠健,汪超,李冬生,乔宇,李玮. 2017

[10]GA_3处理对黄冠梨采后常温贮藏品质变化及病害发生的影响. 吴小华,颉敏华,陈柏,张鑫,王学喜,陈大鹏. 2019

[11]杂柑果实贮藏后品质变化的研究. 杨再英,陈守一,李金强,李向林,袁启凤. 2011

[12]瓯柑不同成熟期的果实物理性状与品质. 郭秀珠,陈巍,黄品湖,徐文荣,潘君慧. 2012

[13]绿芦笋采后品质变化概述. 毛兴平,朱志强,张平,任朝晖. 2010

[14]真空预冷及贮藏方式对生菜品质的影响. 闫静文,王雪芹,刘宝林,刘升. 2011

[15]真空包装青石斑鱼片在0℃贮藏时的品质变化特性. 宣伟,励建荣,李学鹏,朱军莉. 2010

[16]虾皮产品质量评价关键指标研究. 郭莹莹,王联珠,朱文嘉,何柳,江艳华,姚琳. 2016

[17]李子采后特性及贮藏保鲜技术研究进展. 郭丹,郝义,韩英群. 2015

[18]罗氏沼虾仁制品货架期模型的建立. 李莹,李建,夏伟荣,王荣,黄午阳,冯进,柴智,崔莉,李春阳. 2019

[19]莲雾在冰温贮藏中品质的变化. 邓浩,尹青春,冯建成,康效宁,张容鹄. 2018

[20]复合乳酸菌发酵蓝莓黑莓混合汁过程中的品质变化. 张宏志,马艳弘,刘小莉,李亚辉,郜海燕,陈杭君,周剑忠. 2019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