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东地区13个旱地冬小麦品种的籽粒性状遗传变异研究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田斌

作者: 田斌;倪胜利;李兴茂

作者机构:

关键词: 陇东地区;旱地;冬小麦;品种;籽粒性状;遗传变异

期刊名称: 甘肃农业科技

ISSN: 1001-1463

年卷期: 2019 年 11 期

页码: 63-67

摘要: 为明确陇东干旱环境下冬小麦品种籽粒性状的遗传变异特点,应用近红外仪和种子图像分析系统,对参加2018—2019年度甘肃省陇东冬小麦区域试验的陇东地区育成的13个冬小麦品种的籽粒性状进行系统分析。结果表明,供试各冬小麦品种的籽粒形态性状的广义遗传力由大到小依次为长度、面积、长宽比、圆度、宽度和厚度。千粒重的广义遗传力为0.96,明显大于产量遗传力(0.75)。品质相关性状的广义遗传力由大到小依次为容重、蛋白质含量、黑胚度、色变度,各性状存在显著地点间和品种间差异。长粒型的大粒冬小麦品种明显具有低容重、高千粒重和高产优势,宽厚粒的大粒冬小麦品种产量、千粒重和容重都高,这些资源将有助于旱地冬小麦优质丰产育种。

分类号: S512.11

  • 相关文献

[1]长江中下游籼稻品种籽粒性状分析. 胡国辉,朱德峰,陈惠哲,向镜,张义凯,张玉屏. 2018

[2]长江中下游籼稻品种籽粒性状分析. 胡国辉,朱德峰,陈惠哲,向镜,张义凯,张玉屏. 2018

[3]微孔膜覆盖穴播小麦生态效应研究. 崔欢虎,张鸿杰,徐建兵,梁维治,马爱平,池宝亮,陈奇恩. 2000

[4]旱地冬小麦扬花至灌浆期冠层温度与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关系. 徐银萍,宋尚有,樊廷录. 2013

[5]底墒和施肥对旱地冬小麦主要特性的影响. 高育锋,王勇. 2009

[6]陇鉴196选育技术途径及推广经验. 张国宏,雍致明. 1997

[7]旱地冬小麦害虫综合综合技术体系研究. 尹青云,郑王义. 1997

[8]闻喜县旱地冬小麦生产潜力及增产途径. 贺福中,郭志利. 1992

[9]长期垄作覆盖对旱地冬小麦、夏玉米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李俊红,邵运辉,刘瑞,丁志强,李舞,张洁,吕军杰,姚宇卿. 2020

[10]双免耕覆盖对旱地土壤微生物、酶活性和冬小麦干物质转运的影响. 邵运辉,李俊红,岳俊芹,丁志强,张德奇,方保停,杨程,李向东. 2020

[11]集雨补灌对旱地冬小麦产量和水分利用的影响. 王勇. 2003

[12]旱地冬小麦覆盖黑色液膜生态效应研究. 崔欢虎,靖华,赵海桢,张俊灵,王笳. 2006

[13]旱地抗条锈冬小麦新品种宁冬19号选育报告. 辛娟,王峰,周刚,虎芳芳,张刚,雷小利. 2022

[14]半干旱地区冬小麦地膜覆盖穴播技术研究. 崔欢虎,张松令,张鸿杰,徐建兵,郑王义,马爱萍. 1997

[15]旱地冬小麦主要性状的配合力研究. 卫云宗,乔蕊清,谢福来,刘玲玲,宁东贤. 1999

[16]旱地冬小麦不同肥料品种的施肥效应研究. 程麦风,屈会选,党建友. 2005

[17]旱地地膜冬小麦播前底墒对产量效应的研究. 王勇. 2003

[18]耕作方式和氮肥水平对旱地冬小麦籽粒品质的影响. 张礼军,张耀辉,鲁清林,白玉龙,周刚,汪恒兴,张文涛,白斌,周洁,何春雨. 2017

[19]黄淮旱地小麦品种产量性状演变研究. 刘新月,裴磊,卫云宗. 2015

[20]气温变化背景下中国黄淮旱地冬小麦农艺性状的变化特征——以山西临汾为例. 刘新月,裴磊,卫云宗,张正斌,高辉明,徐萍. 2015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