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物生长模型的适用性评价及冬小麦产量预测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王伟

作者: 王伟;黄义德;黄文江;李存军;王娴

作者机构:

关键词: 农作物;模型;误差分析;冬小麦;适用性;产量预测

期刊名称: 农业工程学报

ISSN: 1002-6819

年卷期: 2010 年 26 卷 03 期

页码: 233-237

收录情况: EI ;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为了研究CERES-Wheat模型在北京地区的适用性及应用模型对冬小麦产量进行预测,在对模型进行参数校正的基础上,通过连续3a的试验数据对模型适用性进行评估,进一步采用试验点气象观测站2007-2008年气象数据作为驱动模型展开模拟,预测了2007-2008年北京冬小麦产量为6000kg/hm2,并对比了2004-2008年的模型模拟值(包括生殖生长期时间、叶面积指数和产量)与实际观测值。结果表明:模型模拟开花期时间一般较实际观测时间推迟6d以内,成熟期时间一般较实际观测时间推迟5d以内,叶面积指数和产量较真实值偏高,综合4a产量预测数据发现模型模拟产量准确度在90%以上,说明CERES-Wheat模型在北京适用性良好,可以作为一个有效的冬小麦产量预测工具在农业中应用。

分类号: S512.11

  • 相关文献

[1]1962-2010年潜在干旱对中国冬小麦产量影响的模拟分析. 曹阳,杨婕,熊伟,武永峰,冯灵芝,杨晓光. 2014

[2]基于无人机采集的视觉与光谱图像预测棉花产量(英文). 张美娜,冯爱晶,周建峰,吕晓兰. 2019

[3]空间自相关性对冬小麦种植面积空间抽样效率的影响. 王迪,仲格吉,张影,田甜,曾妍. 2021

[4]高温胁迫下水稻产量的高光谱估测研究. 谢晓金,李映雪,李秉柏,申双和,程高峰. 2010

[5]融合多源时空数据的冬小麦产量预测模型研究. 王来刚,郑国清,郭燕,贺佳,程永政. 2022

[6]CropSyst模型在区域冬小麦产量模拟中的应用. 黄青,陈仲新,刘航,滕飞. 2018

[7]基于多源遥感数据和机器学习算法的冬小麦产量预测研究. 甘甜,李雷,李红叶,宋成阳,谢永盾,陶志强,肖永贵,孟亚雄. 2022

[8]冬小麦产量预测与气象灾害预警系统研发. 张晓艳,孙家波,牛鲁燕,王丽丽,刘锋. 2015

[9]基于生态因子的冬小麦产量遥感估测研究. 李卫国,王纪华,赵春江,李存军,王永华. 2009

[10]谷物联合收割机收获小麦含杂率高光谱反演研究. 陈满,倪有亮,金诚谦,徐金山,袁文胜. 2019

[11]基于地理位置解析的种子溯源双向动态交互模型及实现. 方钰,朱静波,许学,秦瑞英,郭书普,张立平. 2017

[12]农作物空间格局变化模拟模型的MATLAB实现及应用. 余强毅,吴文斌,陈羊阳,杨鹏,孟超英,周清波,唐华俊. 2014

[13]华北平原冬小麦总初级生产力的遥感监测. 赵晶晶,刘良云,徐自为,焦全军,彭代亮. 2011

[14]基于时序归一化植被指数的冬小麦收获指数空间信息提取. 任建强,陈仲新,周清波,唐华俊. 2010

[15]猪场废水灌溉对潮土硝态氮含量变化的影响. 杨军,张蕾,张克强,王风,黄治平,李晓光. 2009

[16]冬小麦生物量高光谱遥感监测模型研究. 贺佳,刘冰峰,郭燕,王来刚,郑国清,李军. 2017

[17]基于GF-1影像NDVI年度间相关分析的冬小麦面积变化监测. 王利民,刘佳,姚保民,季富华,杨福刚. 2018

[18]基于种植制度利用MODIS数据提取冬小麦种植面积. 隋学艳,朱振林,李少昆,明博,张晓冬. 2010

[19]基于作物水分生产函数的冬小麦干旱评估模型. 康西言,李春强,马辉杰,乐章燕. 2011

[20]SG平滑处理对冬小麦地上干生物量光谱监测的影响. 乔星星,冯美臣,杨武德,李广信,王超,孙慧,张雪茹,武改红. 2016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