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棉铃虫致死基因的克隆和生物信息学分析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麻巧迎

作者: 麻巧迎;张帅;王春义;雒珺瑜;吕丽敏;崔金杰

作者机构:

关键词: 棉铃虫;致死基因;lethal;生物信息学

期刊名称: 植保科技创新与病虫防控专业化——中国植物保护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

ISSN:

年卷期: 2011 年

页码: 5

收录情况: CSCD

摘要: 棉铃虫lethal(3)neo18基因可以通过P转座子诱发致死突变,编码的蛋白质具有还原型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ADH)脱氢酶(ND)的功能。本文利用生物信息学、RT-PCR和RACE等方法克隆了一个棉铃虫致死基因lethal(3)neo18,该棉铃虫lethal(3)neo18基因全长880bp,序列命名为HA-lethal(3)18,编码190个氨基酸,基因编码蛋白质的分子量为22.7kDa,pI为9.63,62~84氨基酸为保守区域。

分类号:

  • 相关文献

[1]两个棉铃虫磷脂酰乙醇胺结合蛋白的克隆与生物信息学分析. 王春义,雒珺瑜,吕丽敏,崔金杰. 2011

[2]马铃薯甲虫RNA干扰高效致死基因的筛选. 米热古丽·胡尔西达,付开赟,徐晴玉,吐尔逊·艾合买提,丁新华,何江,郭文超. 2019

[3]家蚕性连锁平衡致死系致死基因的SSR定位. 轩楠,牛宝龙,王海龙,庄俐,孟智启. 2010

[4]高效大丽轮枝菌(Verticillium dahliae)基因敲除体系的构建. 田李,陈捷胤,汪佳妮,王金龙,戴小枫. 2011

[5]高效大丽轮枝菌(Verticilliumdahliae)基因敲除体系的构建. 田李,陈捷胤,汪佳妮,王金龙,戴小枫. 2011

[6]害虫遗传不育技术中致死基因的研究与应用. 蔡玉音,武强,严盈,张桂芬,刘桂清,万方浩. 2015

[7]棉铃虫在不同寄主作物上的分布调查. 许立瑞,王留明,张学坤,魏毅,徐春明,于佃平. 2000

[8]性信息素在棉铃虫综合治理中的作用研究. 徐文华,周加春,沈安国,陈志远,万桂喜,江桂法. 2000

[9]罗甸秋冬番茄棉铃虫田间发生规律调查及防治. 文林宏,王天文,李桂莲,李德友,费伦英,魏祥云. 2010

[10]江苏沿海农区转Bt基因抗虫棉的研究进展. 徐文华,王瑞明,吴春,宋贤利,王凤良. 2005

[11]棉铃虫成虫趋光行为的初步研究. 陈小波,顾国华,葛红,韩娟. 2003

[12]植物源农药康绿功臣防治棉铃虫田间试验. 吴传万,杜小风,杨文飞,顾大路,王伟中,徐建明. 2004

[13]杨枝把诱集棉铃虫技术与作用机理. 刘宁,刘小宁,李娜,边洋. 2008

[14]江苏沿海地区棉铃虫综合治理技术的实施效果. 徐文华,王瑞明,周汝芹,宋贤利,王凤良. 2004

[15]双价抗虫棉对棉铃虫的抗性测定. 张学坤,周玉,张传云,王胜利,王留明. 2000

[16]棉虫杀防治棉虫药效试验初报. 陈建军,陈小波,刘立春,冒宇翔,李明光,邵晓泉,瞿汉忠,金中时,金思明,仇立高. 1995

[17]不同药剂对棉铃虫幼虫毒力比较和田间应用效果研究. 庄占兴,郑海燕,翟淑华. 2002

[18]蜡蚧轮枝菌的发酵培养及其代谢产物对害虫毒杀作用的初步研究. 李国霞,高希武,刘青春,严毓骅. 1995

[19]几种农药防治棉铃虫的药效试验. 徐文华,沈安国,李武权,顾明龙,杨明,陈志远. 2000

[20]20%抑食肼WP防治棉铃虫,小菜蛾,菜青虫田间药效试验. 王智. 2000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