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WGCNA进行玉米花期基因共表达模块鉴定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杨宇昕

作者: 杨宇昕;桑志勤;许诚;代文双;邹枨

作者机构:

关键词: 玉米;权重基因共表达网络;发育调控;开花;转录组

期刊名称: 作物学报

ISSN: 0496-3490

年卷期: 2019 年 45 卷 002 期

页码: 161-174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权重基因共表达网络分析(weighted gene co-expression network analysis,WGCNA)是系统生物学的一种研究方法,在挖掘生物学数据与特定性状之间的生物学关系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本研究利用玉米(Zea mays L.)自交系B73的14份不同发育阶段的转录组数据,筛选掉低表达丰度的基因,最终得到了22,426个高表达的基因用于创建基因表达矩阵;利用不同组织作为性状,创建表型矩阵.然后利用R软件中的WGCNA包建立了共表达网络,共得到20个模块.本研究将与组织相关性高于0.65的模块定义为组织特异性模块,最终鉴定到14个组织特异性模块.利用在线网站Agrigo对组织特异性模块中的基因进行GO (gene ontology)富集分析,发现14个模块中均可以得到富集种类.开花作为玉米生育周期中的一个重要生理过程,不仅代表着植物从营养生长到生殖生长的转变,也关系到产量、株高和抗逆性等农艺性状.本研究发现8个组织特异性模块中的基因可以富集到与开花调控的代谢通路.此外,有17个已经报道过的开花时间调控基因存在于共表达模块中,并且主要分布在Blue模块和Darkmagenta模块,因此本研究重点关注了这2个模块内部的基因调控网络.本研究通过计算不同组织中的基因表达丰度,并联合权重基因共表达网络分析的方法,鉴定到了具有生物学意义的共表达基因模块,挖掘到了数个开花相关的模块,有助于揭示玉米开花调控的遗传机制.

分类号:

  • 相关文献

[1]春化和光周期调控大麦抽穗期分析. 扎桑,达瓦顿珠,卓嘎,旺姆,高利云,普布卓玛,焦国成,雄奴塔巴,伦珠朗杰. 2024

[2]三疣梭子蟹UHRF1基因在胚胎、幼体和性腺发育过程中的表达分析. 蔡影,孟宪亮,刘萍,李健,环朋朋,孙东方. 2019

[3]天敌昆虫控害机制与可持续利用. 任顺祥,张帆,彩万志,曾凡荣,张文庆. 2013

[4]四倍体西瓜雄蕊花瓣缺失突变体的发现及形态特征. 刘文革,赵胜杰,阎志红,何楠,万学闪. 2009

[5]水稻害虫:研究进展与展望. 李有志,方继朝. 2024

[6]壮丰安对冬小麦植株发育的调控. 孙果忠,马民强,谢小亮,柴建芳,秦君,张永强,王海波. 1998

[7]血吸虫性别特异性基因的发育调控研究进展. 金亚美. 2001

[8]丝状真菌全局性调控因子LaeA的研究进展. 王亚萍,谭玉梅,周国庆,兰亚,刘永翔. 2017

[9]瓜果类蔬菜果皮厚度发育调控研究进展. 龚成胜,王述彬,刘金兵,潘宝贵,郭广君,刁卫平. 2022

[10]miRNAs与植物生长发育的调控. 袁爱平,张福耀,毛雪,候爱斌,李润植. 2004

[11]三疣梭子蟹甲基转移酶2基因克隆及在胚胎、幼体和性腺发育过程中的表达分析. 蔡影,孟宪亮,刘萍,李健,环朋朋,孙东方. 2018

[12]利用WGCNA鉴定玉米株高和穗位高基因共表达模块. 马娟,曹言勇,王利锋,李晶晶,王浩,范艳萍,李会勇. 2020

[13]高温胁迫下不同玉米材料间的基因差异表达分析. 曹丹,张红梅,杨海鹏,赵欢,刘小红. 2021

[14]高温胁迫下不同玉米花粉组蛋白Zm-H3基因的克隆及表达分析. 徐劲松,杨海鹏,张红梅,刘小红,郝耀山,孙毅. 2021

[15]干旱胁迫下两个玉米自交系雄穗花器官分化期的转录组分析. 王业建,杨杰,梁晓玲,阿布来提·阿布拉,韩登旭,郗浩江,刘俊,李铭东. 2020

[16]玉米发芽期响应盐胁迫的转录组分析. 王星哲,武悦,王艺煊,王瑞莲,周文新,李瑞莲,陈阳. 2023

[17]玉米苗期根部比较转录组分析揭示耐盐性差异机制. 董菁,张春宵,刘学岩,金峰学,刘文平,吴委林,李晓辉. 2023

[18]活性炭促进玉米幼胚离体培养幼苗生长与发育的转录组分析. 王金萍,孙果忠,王海波. 2017

[19]营养生长期持续高温处理对玉米叶片转录组及生化指标的影响. 陈岩,岳丽杰,刘永红,杨勤. 2022

[20]抗感玉米自交系对小斑病菌早期侵染反应的转录组分析. 甘林,兰成忠,阮妙鸿,刘晓菲,黄伟群,代玉立,杨秀娟. 2023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