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农业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建设国家新型农业科技创新体系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戴小枫
作者: 戴小枫
作者机构:
关键词: 农业科技;体制改革;创新体系
期刊名称: 科技导报
ISSN: 1000-7857
年卷期: 2004 年 22 卷 09 期
页码: 35-37+30
摘要: 本文分析了经过20年改革以后我国农业科技存在的新问题,进入新阶段发展现代农业、致富农民、繁荣农村经济、农产品国际竞争对农业科技的新需求,百年来国际上建设国家农业科技创新体系的历程、经验和做法,提出了我国加快建设新型国家农业科技创新体系的思路与政策建议。
分类号: F323.3
- 相关文献
[1]构建创新体系 提升创新能力 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强大科技支撑. 严少华,李德新. 2007
[2]关于构建甘肃农业科技创新体系的思考与建议. 陈炳东,樊廷录. 2006
[3]新型农业科技创新体系运行机制探讨. 吕珂,徐世艳,侯倩倩,赵泽民. 2010
[4]提升江苏农业科技创新能力的政策建议. 刘华周,郑建初,黄俊. 2005
[5]区域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的探讨与实践——以华东(江苏)农业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为案例. 严少华,李德新. 2012
[6]山西省农业科技创新体系探讨. 程慧,朱俊菲,杜学梅,贺晋瑜,李亮,雷晓霞. 2013
[7]发达国家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对山西的启示. 冀宪武,邢亚静,赵永胜,张志力,陈晓冬,解睿. 2012
[8]福建省农科院科技创新体系建设若干问题的思考. 杨小萍,王景辉. 2000
[9]构建新型农业科技创新体系的对策——以江西省为例. 叶永钢,熊涛. 2013
[10]建立农业科技创新体系 提高农业科技创新能力. 许越先,许世卫. 2000
[11]树立与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农业科技创新体系. 翁伯琦,刘荣章,周琼,应朝阳. 2004
[12]我国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王益慧,孙进昌. 2008
[13]加快福建农业科技创新 促进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 谢华安,陈奇榕. 2006
[14]关于构建山西农业科技创新体系的思考. 李毛元,冀宪武. 2012
[15]韩国农业科技创新体系现实特征及启示. 周娜,毛世平,马红坤. 2021
[16]河南省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研究. 蔡世忠,孟俊杰,路燕. 2013
[17]农业生物性灾害对我省农业生产的影响及保留相应科研机构的作用. 李开本,翁启勇. 2000
[18]我国农业科技创新体系研究评述. 蒋和平,刘学瑜. 2014
[19]中国农业科技西南创新中心功能定位与运行管理的探讨. 郑林用. 2010
[20]广西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框架与重点任务研究. 秦媛媛,韦昌联,孔令孜,梁毅劼,阮晓静,郭宇,徐有海,覃泽林. 2013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黄芪常见病害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治策略
作者:张博;肖欧丽;王铁霖;王丹;赵浩然;陈捷胤;戴小枫;王永刚;孔志强
关键词:黄芪;常见病害;病原;发病规律;防治措施
-
黄芪中重金属含量分析及风险评估
作者:胡利喆;李鹏;朱宏;陈昊昊;赵浩然;陈捷胤;戴小枫;孙永伟;孔志强
关键词:黄芪;重金属;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风险评估
-
棉花抗黄萎病生理生化机制研究进展
作者:张烨婧;陈捷胤;李冉;戴小枫
关键词:棉花;黄萎病;抗病机制;生理生化反应
-
高分辨质谱法在药食同源农产品农药残留分析中的应用进展
作者:赵浩然;胡利喆;陈昊昊;王星宇;戴小枫;陈捷胤;孔志强;曹学丽
关键词:高分辨质谱法;药食同源农产品;农药残留;高通量检测
-
黄芪中农药残留现状及风险评估研究进展
作者:胡利喆;胡丹玲;王星宇;戴小枫;陈捷胤;孙永伟;孔志强
关键词:黄芪;药食同源;农药残留;风险评估
-
拮抗细菌KRS022的鉴定及对大丽轮枝菌的抑制效果
作者:罗万珍;王丹;齐宏玥;王彤;刘政;田李;戴小枫;陈捷胤;麦合木提江·米吉提
关键词:产碱假单胞菌;黄萎病;大丽轮枝菌;生物防治;植物免疫
-
郭予元院士在棉铃虫区域性综合防治技术体系研究及应用中的学术贡献-纪念郭予元院士诞辰90周年
作者:戴小枫;梁革梅;王桂荣;张永军
关键词:郭予元;棉花;棉铃虫;病虫害综合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