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温发芽检测玉米耐冷性研究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靳晓春

作者: 靳晓春;蒋佰福;牛忠林;邱磊;吴丽丽;夏永伟;姚亮亮;李如来;于洋

作者机构: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佳木斯分院;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耕作栽培研究所

关键词: 玉米;低温发芽;耐冷

期刊名称: 现代化农业

ISSN: 1001-0254

年卷期: 2018 年 12 期

页码: 21-24

摘要: 低温条件下种子发芽率是玉米耐寒性的一种表现(低温条件下得出的种子发芽率与大田出苗率相关[1-6])。测定发芽率是鉴定玉米耐寒性简而易行的方法。本试验采用冷冻测定法(纸间卷土法)模拟早春田间逆境条件检测198份玉米自交系在低温条件下的出苗率。结果显示198份玉米自交系在低温条件下表现的出苗率具有显著差异,最高为100%,最低为0,同一种质资源后代抗寒性不一致。合选110、115、120、122、124、125、127、129、133、140、150、54、164、170、175、178、180、187、188、189、203、210、215、218具有较好的低温条件下发芽率,可以直接应用于三江平原玉米育种,合选105、267/244、268、166、168、249、266、137、254、269、287、225、263、288、297低温条件下发芽率低,不能直接作为育种材料。

分类号: S513

  • 相关文献

[1]玉米种子低温发芽法介绍. 王振宝,姜洪仁,张亚辉,王丽华. 1997

[2]玉米低温发芽研究进展. 梅碧蓉,李祥艳,张彪,唐海涛. 2014

[3]耐冷玉米种质资源的筛选与鉴定. 扈光辉. 2008

[4]玉米芽期和苗期耐冷性研究进展. 张晓聪,雍洪军,张焕欣,翁建峰,郝转芳,慈晓科,李明顺,张德贵,张世煌,李新海. 2012

[5]玉米自交系芽期耐冷性鉴定. 张晓聪,周羽,张林,邸宏,翁建峰,李新海,王振华. 2016

[6]玉米耐冷的生理与遗传机制研究进展. 于滔. 2016

[7]杂交水稻种子不同活力测定方法与其田间成苗率的相关性. 曹栋栋,阮晓丽,詹艳,石瑛琪. 2014

[8]低温发芽测定早稻种子活力. 曹栋栋,吴伟,陈珊宇,秦叶波,阮关海,陆敏,钱培丽,黄玉韬. 2019

[9]利用重组自交系定位水稻种子耐低温发芽QTL. 张所兵,张云辉,林静,陈海元,汪迎节,朱晓妹,宋春凤,方先文. 2021

[10]低温对油菜种子萌发和成苗的影响. 曹栋栋,陈合云,张振兰,阮晓丽,阮关海. 2013

[11]玉米自交系与杂交种耐低温发芽的关系. 谢忠玉. 1992

[12]NAC转录因子在植物抗非生物胁迫基因工程中的应用进展. 段俊枝,李莹,赵明忠,李清州,张莉,魏小春,任银铃. 2017

[13]NAC转录因子在水稻抗逆基因工程中的应用进展. 段俊枝,李莹,赵明忠,魏小春,任银铃. 2017

[14]耐冷杂交稻黔优301在贵州省不同生态地区的表现. 甘雨,严宗卜,阮仁超,陈惠查,游俊梅,杨占烈. 2007

[15]耐冷杂交稻恢复系配合力分析. 伍祥,周乐良,陈文强,石帮志. 2006

[16]同质恢渗粳部分利用亚种间优势及耐冷水稻恢复系选育方法的研究与应用. 周乐良,伍祥,石帮志,张上都,陈文强,汤鸿钧. 2012

[17]早熟耐冷杂交籼稻新组合黔优107的选育和应用. 曹绍书,严宗卜,蒋志谦,陈锋,甘雨,葛必庆. 2006

[18]水稻耐冷QTL定位以及分子机理研究进展. 李育红,王志平,戴正元,黄年生. 2016

[19]bHLH转录因子的研究进展. 王力伟,房永雨,刘红葵,郭保民,王蕴华,孙瑞芬,吉鹏华,何江峰. 2020

[20]高油酸花生萌发期耐冷性综合评价及种质筛选. 孙东雷,卞能飞,王幸,邢兴华,沈一,徐泽俊,齐玉军,王晓军. 2021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